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药学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研究

时间:2022-07-06 11:29:06

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药学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研究

摘 要:培养创业型药学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药学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应强化师德引领,完善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体系,拓宽师资来源,培育创新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药学创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业教育;药学教育;创新团队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2012年8月,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教育部出台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必将成为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热土。高等药学院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多措并举,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把教师素质提升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推动药学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培养创业型药学人才。

一、强化师德引领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魂。高校要充分发挥师德在教师素质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勇于创新是新时期师德内涵的新发展,也是推进药学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赋予高等药学院校教师的新使命。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要全方位激励教师的创新精神。一是完善制度设计。鼓励教师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到教育全过程,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更新育人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二是建立健全师德考核监督制度。要把比较原则、抽象的师德规范按指标评价范式要求进行具体化的处理,避免主观因素的误导,探讨形成性、开放性评价方法,构建柔性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考评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同时,要注意区分“学高”与“德高”,不能“一俊遮百丑”,不能简单地把“学高”等同于“德高”。三是强化教师的自觉意识。选树身边的师德先进典型,激励教师严谨笃学、淡泊名利、敬业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精神饱满地对待工作,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一岗、爱一岗、钻一岗,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学生爱戴、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努力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俗语说得好:“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能载舟。”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当前,随着我国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为药学教育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高校要着力强化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育人者必先育己”的理念,完善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体系,通过攻读学位、交流研讨、顶岗挂职、社会实践、专项训练、联合攻关、项目资助、榜样示范等途径,引导和鼓励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断进取,不懈追求,终身学习,跟踪把握药学前沿和最新动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提升教师解决药学现实问题和服务医药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互动互融、相得益彰。广大教师也要有“教然后知困”的危机感和崇尚科学的精神,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自勉,始终保持一种定力,言有物、行有格,远离庸俗,远离浮躁,远离奢侈,持续优化知识结构,追求学问的至高境界。“伸开指头辨长短,立足岗位见高低。”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和认真的态度,结合自己的岗位需要,时常盘点自己的知识储备,自觉加强自省、自审、自律,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适应新要求,增长新本领,止于至善。

三、积极拓展师资来源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又提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培训,聘请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药学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又要有必要的行业或企业实践经历,具备“教师+工程师”的素质。但是,当前高校的师资大多是在学校这一单一背景下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劳动者)转变的,缺少企业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多属于理论上的“高手”、实践中的“矮子”、市场上的“盲人”,与药学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的期待有较大差距。为适应创业教育需要,药学院校要拓宽师资来源,从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科研、社团等实际工作一线选聘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组建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他们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扎实的专业积淀、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等,无疑是药学创业教育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在启迪药学院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药学院学生的创业精神、培养药学院学生创业的实战技能方面,具有高校一般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河南大学药学院开展的“教学骨干进企业、企业骨干进课堂”活动,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方面,国外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德国十分重视高校教师的选拔,工科类教授要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公开选拔,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在高校以外有五年工作经历、做过技术领导,这样人才有资格成为高校教师。

四、大力培育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领军人才或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成员密切协作为基础,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依托一定科研平台和项目,进行持续创新创造活动的人才群体。创新团队建设是高校推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基本组织和重要载体,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现代药物研发实践证明,药学研究正更多地走向综合化、集成化,个人单打独斗正让位于合作研究,团队攻关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条件下科技研究活动的内在要求,成果创新与突破越来越依靠多学科、跨学科合作,依靠团队协同作战和联合攻关。高等药学院校要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成长离不开适宜的土壤,高校应立足学校和学科实际,整合优势资源,着眼于长远发展,调整研究方向,从“政府最关心、企业最感兴趣、学校最有优势、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为创新团队培育和高素质教师培养提供空间。

二是选好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带头人的力量是特殊的、无穷的,要坚持五湖四海原则,解放思想,不拘一格,把真正有实力、肯奉献、能够满足团队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团队领头人的岗位上。

三是建设良好的团队文化。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通俗地理解,团队就是团结的队伍,没有文化的团队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的,也不会有大的成就。要在团队内部营造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担当、携手成长的良好氛围,打造高效团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N].人民日报,2013-03-02.

[4]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

[5]臧知非.注说论语[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03-16.

[7]谢纳泽.创新型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多维路径探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

[8]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编:高 山

上一篇:山妖的阶梯 下一篇:养生热线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