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时间:2022-07-06 10:32:59

俄罗斯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俄罗斯是世界上公认的电影大国,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俄罗斯电影却饱经风霜,历经磨难。如今,几经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后,俄罗斯电影慢慢走出低谷,尽管依然举步维艰,尽管许多问题仍需解决,但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发展;现状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其文化、艺术、科学、建筑等各个领域的成就都熠熠生辉,电影业也不例外。俄罗斯电影曾以鲜明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和深受观众欢迎的观赏性在世界电影之林占有重要地位。前苏联时期,电影业不仅给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骄傲,也给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当时的电影票房收入和伏特加酒的销售收入相当。可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俄罗斯电影却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不仅承受了始创之初的艰辛、经历了世界大战的洗礼、体验了前苏联时期的辉煌,而且也饱尝了前苏联解体之后的痛楚,如今,几经痛苦的探索和努力后,俄罗斯电影慢慢走出低谷,趋于平稳,走向发展。本文旨在以俄罗斯电影业发展历程为基础,对其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1.早期的俄罗斯电影。

俄罗斯最早的电影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8年摄影记者、俄国制片商德朗科夫拍摄了俄罗斯第一部影片《斯捷潘・拉辛》(又称《伏尔加河下游的自由人》),自此俄国开始了自己的民族电影发展之路。

俄国在电影发展中的杰出作用是它很快就意识到了电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俄国最早一批电影工作者纷纷从本国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拍摄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这些影片大都取材于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托尔斯泰、陀思妥也夫斯基、莱蒙托夫等文学大师的著名作品。其中具有一定水平的影片有《黑桃皇后》、《安德列.科如霍夫》、《贵族之家》、《前夜》、《谢尔盖神父》、《十四等文官》、《普罗米修斯》、《罪与罚》等。但是,当时的俄国电影还很少为世人所知。直到十月革命前后,一些逃亡的白俄移民将电影拷贝带到国外,俄国电影才得以在世界流传。

2.前苏联时期的电影。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领导人列宁尤为重视电影这种新颖的可以更直观、更易广泛普及的艺术形式。他曾经说过:“对我们来说,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之中,电影是最重要的。”从1922年起电影业由国家电影局主管。国家组建了电影制片厂,为电影工作者提供了很大的创作自由,因此也收到了震撼世界的效果。《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成吉思汗的后裔》、《第四十一》、《帝国的废墟》、《生路》、《边区》等影片塑造了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新的艺术形象,形成了以描绘生活的各个侧面而见长的前苏联电影艺术学派。 其中1925年爱森斯坦导演的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以英雄主义的激情歌颂了1905年革命。该片在电影史上首创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获得了极大成功,成为当时世界公认的杰出作品,并在1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

20世纪2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成为电影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它使电影艺术能同其他艺术形式,诸如文学、音乐、戏剧等有机结合。这时一批作家开始为电影创作脚本,作曲家为电影谱曲,戏剧演员开始从舞台走上银幕,电影从业人员队伍得到空前扩大,一批批优秀的前苏联影片不断奉献给观众,其中《迎展计划》、《大雷雨》、《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影片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而1934年瓦西里列夫兄弟导演的电影《夏伯阳》(又译为“恰巴耶夫”)成为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里程碑,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前苏联电影在主题、体裁和风格方面开始多样化。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家、社会主义建设、工农兵群众的现实生活等都在电影中得到反映。此时前苏联电影已超过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电影生产国。在众多的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政府委员》、《灿烂的生活》等。

卫国战争期间,作为宣传群众和动员群众最为有力的手段之一的电影,其作用和功绩不可埋没。此时的影片小型片居多,它们反映生活及时,激情浓重,很具鼓舞性。其中著名的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虹》、《卓娅》等。文献记录片是这一战争年代的创造,它详尽、具体、真实地纪录了从德国法西斯入侵到彻底毁灭期间的许多重大事件,被誉为“伟大卫国战争的编年史”,这类文献纪录片中的佼佼者有《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战后,前苏联政府对电影事业限制过死,政策偏激,导致一些文艺家要么一味地去扮饰现实,要么谨小慎微,缩手缩脚,甚至不敢也不愿意再进行电影创作。另外,由于错误地执行了一种所谓“缩小产量提高质量”的方针。结果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前苏联电影出现了严重萧条的局面。当然这一时期也拍摄了一些比较好的影片,如《青年近卫军》、《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 战前苏联已有彩色片,战后进一步提高了彩色技术,并在完善立体声、环幕电影和全景电影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1955年拍出了第一批前苏联宽银幕声画立体片。

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苏联文化政治生活随之出现了一些变化。电影创作与文学创作基本是同步的,前苏联电影此时也跨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在电影史上被称作“(前)苏联电影新浪潮”。电影作品在内容的深度、题材的广泛、形式的革新以及风格样式的多样化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突破。除了一些“传统”题材,如反映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主题、历史人物传记、文学作品改编等影片以外,还出现了一些触及某些社会现象、针砭时弊的影片。著名的影片有:《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第四十一个》、《伊凡的童年》、《大家庭》、《静静的顿河》、《苦难的历程》等。

上世纪60、70年代前苏联电影界出现了空前的创作高潮,进入了它的鼎盛的时期。前苏联电影比过去更加丰富多样,重点也更加突出。主要有战争、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等四大题材,最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战争题材和社会生活题材方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战争题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命运》、《解放》、《围困》、《伟大的卫国战争》;社会生活题材的有《红莓》、《白轮船》、《白比姆黑耳朵》、《秋天的马拉松》、《莫斯科不相信服泪》、《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残酷的罗曼史》等 。同时,根据世界文学名著拍摄的影片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其中由外国名著改编拍摄的优秀影片《哈姆雷特》和《奥赛罗》尤为引人注目。由国内名著改编拍制而成的则有《苦难的历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贵族之家》、《万尼亚舅舅》、《敌人》、《静静的顿河》、《》、《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白夜》、《带叭儿狗的女人》等等。

3.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电影。

20世纪80年代中叶,前苏联历史进入了一个喧嚣与躁动的时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逐渐失去控制,最终导致曾经辉煌一时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1991年12月21日宣告解体,“苏联电影”从此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苏联解体后,在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出现动荡和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电影业受到巨大冲击,从创作生产到市场发行一度陷入了困境。少有影片问世,特别是优秀的电影可谓凤毛麟角。电影从业人员由前苏联鼎盛时期的30万人减少到不足10万,年产量也从平均每年150部降至20部左右。原有的39个电影制片厂也所剩无几。俄罗斯电影院放映的大都是乘虚而入的好莱坞的娱乐片和西方的,国产电影在俄罗斯电影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降至3%的历史最低。俄罗斯电影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考验。

面对如此困境,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首脑及电影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提升电影业的人气。俄罗斯人民也全力给予支持,欲再铸辉煌,重振俄罗斯。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与改革,俄罗斯电影基本上已经步入正轨,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普京任总统后,亲自过问电影产业,参观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会见国内知名电影人,签署关于电影厂实行股份制的总统令,指示限制欧美电影上映比例。俄罗斯电影业自身也进行了机构调整,理顺了电影生产、发行及放映之间的关系。如今俄罗斯电影创作,在艺术上向传统回归;在价值取向上向大众回归;在题材上更表现出一种向“过去”的回归。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开始注意提高俄罗斯电影的国际声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战略。近年来,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在戛纳电影节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都能看到俄罗斯电影获奖。1995年,俄法合拍影片《烈日灼人》获戛纳电影节大奖、1997年推出的《兄弟》在芝加哥电影节上获最佳男演员奖、2002年《俄罗斯方舟》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获最佳视觉效果奖、2003年俄罗斯导演安德烈・日瓦金采夫执导的影片《回归》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处女作奖。同年,《父与子》在戛纳电影节获得国际影评学会最佳影片奖;2005年《寻找幸福的起点》获得第55届柏林国际影展暨第28届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及儿童评审团奖、第13届圣彼得堡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2005年阿姆斯特丹国际影展首奖等众多奖项。2006年俄罗斯电影《四》获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独立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2007年又是俄罗斯电影的丰收年。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被俄罗斯影片《驱逐》摘走,而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金狮奖由《俄罗斯联邦》获得。

现在俄罗斯电影业的年增长率近30%,国产影片的制作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票房业绩也颇令人瞩目。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产片在本国的市场份额仅为3%,2003年,俄国产电影在本土的票房份额已翻了两番,接近12%,2004年,俄国产电影再攀新高,票房收入比上年增长近3倍。2005年俄罗斯电影票房的总收入为3.49亿美元,而2006年比2005年又增长了30.37%,达到4.55亿美元。俄罗斯2006年总计公映影片293部,其中59部是俄罗斯出品的,占了票房总额的25.7%,共有三部国产片子打入历史票房前十名。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俄罗斯将售出电影票1.10-1.12亿张,按照4.5-4.6美元的平均票价计算,全国电影票房可能会达到5.0-5.2亿美元。

2005年,俄罗斯在38个国家举办了电影周和电影节。2006年,在中国的“俄罗斯年”框架内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俄罗斯影片回顾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俄罗斯电影展、第八届长春电影节俄罗斯青年导演影片展映会、俄罗斯电影周等。现在,曾经两年一度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已改为一年一办,并且由国家为电影节拨款,这就为全面展示俄罗斯优秀影片,扩大电影交流提供了国际舞台。这一切预示着俄罗斯电影的第二个春天来临了。

[参考文献]

[1] СадульЖ. Всеобщая история кино[M]. ― М.: Искусство, 2006.

[2] Кино и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культура / Сб[M].науч. трудов. ― Л., 2006.

[3] КлерР. Кино вчера, кино сегодня, пер[M].сфр. ― М.: Прогресс, 2002.

[4] 张廷选.国际影坛上的俄罗斯电影[J].上海:俄罗斯研究,2003,(1).

[5] 李芝芳.当代俄罗斯电影[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贾长平(1967―),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俄罗斯语言文学研究。

上一篇:再读当代中国女性绘画 下一篇:人文精神的坚守与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