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当代中国女性绘画

时间:2022-10-06 06:11:55

再读当代中国女性绘画

[摘要]处在流派纷呈的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今天,中国当代女性绘画要具有也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才能得以长久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艺术家逐渐开始以女性视角观察周围、体验生活、寻找自我,并用女性独有的敏锐适当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女性绘画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当代中国女性绘画;内在经验;独立;女性视角

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主义艺术作为一种新问题,其存在价值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呼吁男女社会地位平等的同时,女性艺术家也开始在艺术领域强调平等。从历史上看,男权社会的女性主义艺术一直处于“缺席”状态,而面对这种强势的男性艺术,女性艺术家要么“失语”,要么脱掉一身“女性”的行头,扮演起“男性”的角色,一味争强好胜,从而失去女性特有的温柔,结果只能是性别的区别,而没有性质的差异。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艺术大潮中这种没有丝毫自身特色的“女性”艺术显然会被淘汰。

劣势是一种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的女性逐步开始独立的思考,寻找自我,并同时从性格差异中发现自我价值。比如对社会生存状态的迷茫,对身份概念的疑惑等等,而这些思考会不同程度的反映在女性艺术家的作品里。与此同时,女性艺术家开始探索最适当的艺术表达方式,并逐步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的贡献更是大过以往,开放的艺术思想,大胆的表现手法,无不体现当代女性的独立鲜明的个性,同时也显示了女性绘画的艺术魅力和美学品格。

一门艺术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必须要有独特的东西,否则就会被别的艺术所替代或同化。而女性绘画要想独立存在也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就是说它要有相对于男性绘画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就依附在女性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上。换句话说,正是这种性别差异,使得女性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经验方式和思维方式与男性不同,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去诠释世界,从而得以形成不同于男性艺术的“女性艺术”绘画。

相对于男性的性格特征,女性更多的表现为感情的细腻,对周遭事物的观察入微,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对生命的关注,对色彩的偏爱和浪漫的情感等等。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独特而切身的心理感受给了女性心理深刻的烙印,它直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于是女性艺术家在表现主题上很少会对一些重大的政治历史性题材感兴趣,而是多表现为对自然、人性、生命的关爱,对内关注一些小的细枝末节,小到自己的梳妆打扮,吃喝拉撒……总之是和自己关系密切,很有人情味。像喻红的《目击成长》系列、刘曼文的《平淡人生》、闫平的《母与子》系列都是选择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己的生活、婚姻、家庭,富有人情味。正如闫平自己所说:“对我而言,最为敏感的话题,恰恰是我周围的生活。”女性艺术作品的画面上通常没有宏大的场面,人物不多,像日记一样记录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作品通常以系列的形式出现,如崔岫闻的《玫瑰与水薄荷》系列、夏俊娜的《五月心弦》系列、林菁菁的《物语系列》、李虹的《自语》系列等,亲切地把观者带入一个女性私密世界,共同领悟生活的激情。

受西方女性艺术的影响,当代女性绘画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含蓄婉约了,她们逐渐抛弃了对男性审美眼光的依赖,不再唯男性马首是瞻,用大胆敏锐的视觉叙事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社会学的反抗和颠覆。画面上表现的视觉强度往往不亚于男性艺术家,无不凸现出当代女性的时代特征――人格独立、思想大胆、性格开放,令男性艺术家刮目相看。如崔岫闻的作品《玫瑰与水薄荷》,打破了传统的绘画作品中女性作“被观赏的对象”的身份,而表现了一批男性身体被女性欣赏的情景。申玲的《爱在爱中就好》则呈现出强烈的笔触,跳跃的色彩,大胆率真的表达,充满阳刚之气。正是女性艺术家在新时代中有不同以往的性格特征,使其绘画作品在新“语境”下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魅力。

漂亮的颜色也许是女人天生得最爱,于是女性画家们用颜色感受生活,记录心情,表达浪漫。陈淑霞的作品清新淡雅,平和中见睿智,细腻中现激情。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一种归宿感;夏俊娜凭借对色彩的敏感,总能把作品打扮得光艳夺目,无所顾忌的摆弄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不俗的小资情调,感性而又浪漫。也有一部分女性艺术家喜欢用红色表达感受,红色象征着血液、生命,给人以热情,但有时也会令人恐惧、焦躁不安。因此对红色赋以不同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心理反应,也可以表达作者不同的思想心绪。蔡锦的《美人蕉》、孙国娟的红色“《华容》”中大面积的红色让人感觉到恐怖不安和焦虑。而陈淑霞的《红色空间》里红色的运用则体现了色的和谐;给人温馨宁静的感觉。以色彩表达心情,感悟人生是的女性艺术作品富有独到的色彩感染力,而这恰恰是使其得以发展的原因之一。

借物抒怀历来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把花比作女人在传统文化中也屡见不鲜,同时也由于受到美国女艺术家奥基芙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作品中也有不少以花为创作题材的。把花的形状与女性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感受联系起来,表现生命、性和身为女性独有的内在经验,如生理周期、怀孕生子等,颇有点“后女权主义”的意味,曾经在中国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各种花卉以各种形式表现殆尽的时候,再去固执的表现同一类题材,未免会有些牵强,让人生厌。因此如何在这个主题上更进一步,使其更具有表现性是女性艺术家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充分显现当代中国女性绘画的魅力,不仅要与男性艺术区分开来,还要与西方的女性艺术保持一定距离。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当然就会形成艺术家不同的思想、性格、品味,因而产生不同的作品。当然吸收和借鉴的过程是必要的,但这个过程之后还要创新,要和自己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要形成民族性很强的且不同于男性艺术的女性绘画作品。同时艺术家要不断加强作品的时代性,这样才能使女性艺术魅力得以展现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虹.女性――美术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廖文.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3] 高名潞等.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 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园园(1980―),女,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主攻油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在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工作。

上一篇:论笛福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劳动创造主题 下一篇:俄罗斯电影的发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