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07-06 09:45:55

谈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寓教于乐,给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把计算机课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学习指法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教师一味强迫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例如:学生在接触金山打字通2000学习软件中的打字游戏“吃苹果”时,会觉得很有趣,特别想“吃”到更多的苹果,那模拟儿童的夸张笑声“哈、哈、哈,你认输吧!”很容易激起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不用任何人督促就主动反复“玩练”,在游戏中轻松练习,于不知不觉中指法娴熟了,而且热情非常高,这就是“吃苹果”游戏的妙用。在这种情况下,我再结合软件讲解指法要点,学生学得认真,学得扎实。

二、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学生在对着一个物体进行绘画,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画得像,那是因为他们想把这个物体的立体形象都绘画出来,但是其技能远达不到这种水平,这时我就会告诉他,你把它的轮廓画出来,老师再告诉你怎么样填色可以把它画得更立体些。这样两者合作,使学生觉得原来也不是那么困难的,学习的兴趣才不会被困难所扼杀。

三、从简单易接受的内容入手,由浅入深

画画是小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活动,在计算机中只要通过相关软件操作,就可以画出各种图形,这一点学生越是感到神奇,就越有兴趣想去学习和探索。我就选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软件金山画王,让学生通过基本且简单的操作,画出像卡通书。首先让学生们学习简单的操作,然后再深入一步逐渐讲解一些常用技巧设置,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不过,有一点需注意,千万不能讲解过于复杂的知识,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而定难度,过难同样也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改变教法,凸现主体,激发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而信息技术课则可谓是“百见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针对信息技术课的这一特点,我把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转变成“键盘+软盘”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和教师同置于一个探究者的位置,允许学生突发其想,并允许让学生自己亲自试试看,在试试看的过程中,闪现、捕捉创新的火花。

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今天我们掌握的知识到明天并不一定适用。这也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不让学生为了掌握某个知识点而进行死记硬背。相反,让学生通过自学(如看教材,自己试着操作)、互学(如向旁边的同学、老师、家长等请教)等方式学会操作,并及时进行总结。比如,通过什么方法、什么途径学会计算机操作的。教师这样反复地引导,学生渐渐地就能把握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要领。这样,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也许不够完整,或者不是十分扎实,但学生还是成功的,因为计算机的某个知识,也许过三两年就被淘汰了,但学会的学习方法,学生将终身受用。

这样,学生在自学、互学、总结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探究,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五、设疑激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起学生强烈的、需要解答的愿望,并带着问题去深入研究。 如在教学WORD中“查找与替换”命令时,先给学生一篇有关“计算机”对社会影响的文章给学生,让学生把文中所有的“计算机”三个字都改成“电脑”。同学们个个苦思冥想,结果,所有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完文中所有的“计算机”是不可能的。随后他们提出了怀疑:是不是老师故意刁难我们呢?于是,我提示学生让他们运用编辑菜单中的“查找与替换”命令去试一试。结果大部分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将问题迎刃而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六、利用计算机游戏,激发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初始兴趣

在某些特定的家庭,父母谈“游戏”“电玩”色变。惟恐坏了孩子视力,误了孩子的前程。但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游戏”“电玩”会为我们所用,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电脑的最初兴趣,带小学生走进“电脑”世界。“电玩”比我们成人的语言更能激发起小学生认识电脑、操纵电脑的强烈欲望。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计算机课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课堂学习。从评价入手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的原则进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动脑思考的习惯;提倡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一个好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学生很容易从感性的方面来评价。作品的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在学生作完一个作品或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做足够的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尽量以表扬为主,这样才能培养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脑竞赛

通过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刊物、网页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科技创新大赛电脑科幻绘画”“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赛”等各类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学科如今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也更能为培养21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大胆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合作学习,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董奇.《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兴趣教学 下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