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探析

时间:2022-07-06 08:50:34

构建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探析

摘要:目前,各中职学校对旅游专业教学都已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但由于条件限制,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实践教学效果欠佳。所以,建议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在传统基础上,结合市场需要划分教学模块,灵活选择模块进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要,以期让旅游实践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模块教学法;模块化教学

一、引言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技术教学法。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围绕能力和素质的教育问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在学法上强调知识与技能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中职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非常明确,即通过两到三年的在校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广阔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礼仪和中外文化、旅游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并能较好地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市场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计算机、英语等应用能力;热爱旅游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组织、协调、操作能力,能胜任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但是,笔者在对中职旅游专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前中职旅游教学由于生源、教材、师资、教学模式等因素,普遍表现出方法上陈旧落后,无创新性,学生职业能力缺乏,教材没有与市场接轨的现象。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室加实习室。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服务人才的,也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能力评价等模式进行变革,做到依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所以,应引入模块化教学法,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

二、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一)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

1.根据课程内容设大模块。笔者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内容设定为四大模块:基础素质模块、专业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习实践模块。四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递进。

2.一个工种作为一个方向设子模块。如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方向、会展服务与管理方向,凡是与该工种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课程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这样既可以实现培养目标,又可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学习训练。

3.适应性原则。旅游业发展迅猛,学校作为旅游服务人员培养的摇篮,其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要跟市场进行“无缝对接”。因此,教学模块的设立应随时根据市场情况删减掉不适应时代需要的知识模块,及时增补上新的模块。

按照以上几点,可以将旅游专业分解成四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又由若干个子模块组成,而每个子模块又由若干个微型模块组成,从而形成一个梯队式、分层次渐进式的教学模块系统,如表1所示。

在此,笔者以酒店服务与管理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为例进行模块化教学分析。

(二)教学模块简介

1.酒店服务与管理模块。酒店服务与管理模块课程分解如图1所示。这一模块属于模块化教学中专业技能模块的子模块。根据教学安排,要求学生在该模块的系统学习实践后,应具备酒店服务及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了解饭店中各个部门的工作,特别要求熟练掌握饭店前厅、餐饮部及客房部的工作流程、技能、对客服务技巧等。

2.实习实践模块。实习实践模块分解如图2所示。这一模块要求学生在经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一系列技能操作实践后,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类别的技能,能够与人良好地沟通,在现实中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考出专业技术高级证书,顺利就业的目标。

三、中职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效果

(一)课程实现精简化、系统化和整合化

模块化教学以工种设模块,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上化繁为简,各个击破,使得课程总量得以减少,教材更精炼,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结构和灵活化的知识、系统化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迁移运用能力。因而可以肯定地说,它是一种优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教师角色转移,强化教书育人

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所蕴含的实践性教学定位,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转变,向“双师型”教师角色标准看齐;学校的教师走向工厂,具有教师和技术工人双重身份,学校又能引进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教师队伍,让技术专家型教师队伍参加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能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教育水平。

(三)学生能力增强,适应地方经济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最重要的知识。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包括接触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创建,贴近学生需要,贴近岗位需要,适应地方经济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四、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锻炼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品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解决。

(一)教材

由于还没有适合旅游专业模块化教学用的成熟合理的系统化教材,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开设旅游专业的中职学校中,采用的教材基本上是自行编写的教学资料或校本开发的教材,这些资料和教材是否具备实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内容与岗位能力是否匹配,有待于考证。

(二)教学设施

由于模块教学更多地强调“实践操作”,对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性、先进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实施模块化教学,还要求教室与实习实训场所合并,在一定的模拟场景开展同步式一体化教学,这对那些教学设施设备紧缺、场地不足的学校是个比较大的难题。

(三)师资

模块化教学体系向旅游专业教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教师原有的理念、知识、方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教师工作时间、工作量明显加大。

(四)评估

作为检验模块教学成果的最后环节,往往很多学校采取学生自查自纠或教师考核的形式进行。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毕竟有限,就算增加了相互监督的环节,学生也未必能查出问题;而老师对学生实践成果的检查往往是在实践结束,学生上交了实训资料以后,即使老师检查出问题,也未必有条件一一告知每个学生。所以,如何开展有效的评估也是模块化教学体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吴艳芳.职业教育模块教学法探讨[J].西部科教论坛,2009,(9).

[2] 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3]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高海亲.高职院校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8,(6).

[5] 勾殿红.模块式辅导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04,(6).

[6] 李红,韩力军,郜振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及实施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4,(9):117-119.

[7] 刘旺生.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6,(2).

[8] 万文军,陆明.模块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大学学报,2002,(3):37-39.

上一篇: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