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周边山体恢复治理

时间:2022-07-06 07:53:15

城区周边山体恢复治理

【摘要】通过对七台河市城区周边山体恢复治理的现状分析、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城区山体治理的方法及实施建议,探索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相协调的机制,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山体;生态景观;恢复治理

山体是城市建设和开发中遗留下的恶疾,一方面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生态景观,另一方面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七台河市城区周边山体恢复治理的现状分析、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城区山体治理的方法及实施建议。

一、山体形成的原因及现状

七台河市城市周边山体主要成因有两种:一是开山采石对山体的破坏形成的山体,对城市景观破坏较大,山体高度从5-50米不等,多为不规则的裸岩坡面,坡度大,交通不便,无土壤覆盖,岩石裂缝少,植被生态恢复难度很大。二是由于公路、渠道、水库建设等工程对山体的破坏所形成的边坡,这类山体坡面短,坡度较小,局部有残留土壤,岩石裂缝多,比较容易恢复植物生态。经过调查,七台河市山体主要分布于城市出口,这些山体严重破坏了地表结构,不仅影响了七台河的生态景观,同时也极大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极易引发生态环境恶化。

二、山体治理进展情况

七台河市从2005年以来对城市开发建设中采石取土等造成的山体缺口进行了治理。分别对南北两出口、万寿山山体进行植被恢复,采用削坡、平台修复、局部加固、客土喷播等技术进行生态修复,山体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初步效果。

三、山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七台河市在整治山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山体的绿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在全市主要交通干线及重要进出口两侧,仍存在不少废弃石场、遗留边坡,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必须继续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由于先前开山采石大都是沿着山体表面进行,没有统一的开采规划,因此在山体上形成了许多陡峭的岩壁,补种上去的植物很难在这些岩壁上形成覆盖,绿化的难度要比单纯在山坡地上植树种草大的多,虽然有关部门在这些部位采取了挖洞、开辟台阶等工程措施来营造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需增加山体绿量。因此陡峭岩壁的绿化成为制约山体复绿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

四、山体治理方法

(一)传统的工程护坡方式

传统的护坡方法包括挡土墙护坡、干砌块石封闭护坡、浆砌块石棱形网格护坡、三合土灰浆抹面护坡等,均属于工程护坡的范畴。其优点是护坡能力强,但一次性投资大,难以恢复自然植被,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外观上较为单调生硬,多数情况下与周边景观不协调,与目前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因此,上述工程护坡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做为局部特殊处理。

(二)生物护坡方式

常见的生物护坡形式有直铺草皮、铺设草坪植生带、液压喷播等,主要特点是能快速形成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直铺草皮是把草坪直接铺植在坡面上,可以迅速形成地面覆盖,杂草少,景观效果好。草坪植生带中有木质纤维、草坪种子、保水剂等,铺植后既覆盖了坡面,防止水土流失,又固定了种子,防止种子被水冲走,而且杂草少,造价低于直铺草皮方法。液压喷播法是把纸浆、木质纤维、保水剂、胶结剂、水、染料、肥料、草坪种子等混成浆状,通过专门的高压喷播设备喷到坡面上,必要时在上面覆盖无纺布,防止水分蒸发。草籽通过喷播层得到水分,发芽出苗,形成草坪,该方法适合大面积的公路护坡工程。

以上几种植物护坡方法的应用条件是坡面上必须有一定厚度的土层,以保证植物发芽出苗后能正常生长,对于岩面则不适宜。也有人用攀缘植物覆盖地面,对于粗质岩坡来说这种植物绿化效果非常好,而对于有土层的边坡固土能力则比草本植物差,但这种植物覆盖的方法造价低廉。

五、山体治理建议

(一)山体治理与开发利用

有些山体的治理可以与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处于市区和城镇内及其周边的山体,根据其分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山体的特征,可通过工程美化(如浮雕、叠水)成为观光景点。对于绿化难度较大的岩壁,可以结合一些游乐设施的开发来进行治理,增添新的旅游资源。

(二)清除危岩

对于山坡上的摇摇欲坠危岩,在治理前宜进行适当清理,以避免坠落危及到人和破坏树木、草皮影响绿化效果。

(三)规范采石点

政府应控制自发性地去采石,开山采石应该以科学的规划,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采石地点不应在市区主干道附近,影响城市环境,依法进行严格管理。

(四)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按景观生态学原理,依轻重缓急进行分年度整治。优先整治严重影响城市景观的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城市主干道、城市进出口岸两侧的山体缺口;重要工业区、居民生活区、生态风景保护区等区域附近的山体缺口。

(五)由于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应定期对山体绿化范围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六)乔灌优先,乔灌草藤结合

山体缺口治理模式可以为“稳定边坡、理顺水系、改善景观、生态修复”,在开发建设项目边坡防护、废弃山体缺口边坡绿化治理实践基础上,提倡尽量少用混凝土、浆砌石,大力推广乔灌草藤近自然立体绿化护坡新技术,总结出“乔灌优先,乔灌草藤结合”的石质边坡绿化新理念。

山体的整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长效的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治理山体问题,探索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相协调的机制,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提高七台河市的综合竞争力,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论述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及施工 下一篇:论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