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个体化医疗面临尴尬

时间:2022-07-06 06:23:37

癌症个体化医疗面临尴尬

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一种利用基因诊断,依据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确定癌症靶标而进行的靶向疗法的“个体化医疗”正在给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2012年我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出现双上升趋势,引发社会对中国癌情的强烈关注。年报显示:按照男女性别排序,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84.04%,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乳腺癌,其次为肺癌、结直肠癌。排名前十病种发病率为77.57%,中国的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要高于西方国家,这三类癌症患者占全球患者的50%。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步宏教授认为,中国的穷癌没有减少,富癌却在增加。据预测,2020年中国的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美国/欧盟患者人数的2~3倍,每年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300万左右,患病总数将达到660万。

数据证明,现代疗法大大延长了癌症患者的总生存期,最大的功劳要记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以及靶向疗法的发明上,这种个体化医疗的出现改变了癌症治疗。

什么是生物标志物?专家解释说,这是一种存在于血液、其他体液或者组织中的物质,它提供了是否患有癌症等疾病的信号。所谓的靶向治疗,就是通过干扰参与肿瘤生长和进展的特定分子阻止癌症细胞生长和扩散的药物治疗手段。所以,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疾病分子特征,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不再像以前得了肺癌一律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

在实际临床上,个体化医疗在中国也有点看上去很美的尴尬。首先,大部分患者以及很多医生对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认知不足,我国检测率仅有36.6%,而韩国、澳大利亚的检测率都在93%以上。

其次,是获得高级检测的机会不均衡,全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我国很多病理科没有好的切片机。

第三个原因是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这种分子特征的检测费用是比较昂贵的,一般在三四千元,检测多的靶点费用更高,老百姓没有办法承担这么多靶点的检测。

(摘自《重庆晚报》)

上一篇:一个百亿人的世界没那么可怕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夏季别做7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