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FoxPro程序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06 04:37:51

Visual FoxPro程序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方法改革仍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使实验教学趋于完善的过程。本文将探讨VF程序教学模式,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VF程序;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62-02

《Visual FoxPro》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VF教学一方面是理解数据库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VF是一种面向数据库开发的专业软件,其操作对象主要是数据集合。而Visual?FoxPro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许多在校大学生的首选任选课程之一。在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问题:教师讲课的进度缓慢,学生很难尽快进入数据库的学习状态。VF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往往偏少;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开展不顺利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改善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采取使用案例教学作为重点,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原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在VF的教学手段上,开发利用校园网平台,达到学生需求为目标。在VF教学方法上,以项目为驱动,并且组建团队进行协作开发。本文将针对VF的特点,结合专业实际应用和多年来实践教学的经验,对VF程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案例实验教学法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是目前各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类重要课程之一,但是由于《VFP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的理论概念比较抽象,而且项目涉及的内容多,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完后,如果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样也不能和实践很好地结合。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VF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强化VF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其实际应用中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维护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并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与交流等方面的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方面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效果。

案例实验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的需要,通过运用典型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讨论,才能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的一种有效与有利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包括案例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案例讲解法是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解,在日常备课中能够从实际教学中收集一些典型相关的教学成果,如从根到干、再从干到叶的吸收成果一样,达到循循善诱,加以发挥思考,让授课内容深入学生的正常思维之中,让抽象原理概念变得很形象实体,达到让学生牢牢地掌握和牢记,举一反三的一个良好效果,以此增添学生的发言机会和渴求知识的强大欲望。但是教师在选择案例讲解时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二是相似性原则,这样才会让教学效果会更加贴切和成功。案例分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大脑思维的组织能力,把所想演化的东西变成为一种自己的语言,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在给定的目标前提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起到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等待教师的解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渐渐融汇于浓厚的教学课堂之上,不仅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在上机课程中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以求达到教师与学生开展案例讨论的目的。

1.VF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步骤。一是写好完整的教学案例。教师授课之前,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一套完整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如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适宜、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案例。教师在上课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如该系统能编辑、查询、统计及打印学生信息、班级、成绩和课程信息等,接下来通过生动的界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添加、修改与删除,而且还能够按需要进行各种查询。并且对案例进行演示操作后,然后由教师对系统提出功能需求,起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查询各门课的选课人数、不及格学生名单,打印学生个人成绩和各门课成绩单等方面。二是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这就是VF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认识到VF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在深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语言基础-程序设计-系统开发”三层式结构,并且对VF的指令语法、程序结构、设计开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将分析的内容与教材的知识点对应起来,并与学过的知识相融合的过程。在解案例分析讲解后,教师应该是举一反三,提出任务,使得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最后还需要给出上机任务,设计“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学生仿照课堂讲过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并且对新的系统加以分析过程,从而建立数据库和三个以上的数据库表,让其相互关联,实现任课教师信息的查询、创建表单、打印报表等方面的功能。

2.案例的选取遵循。在案例的选取中,案例一方面要适合学生知识层次的案例,并且能够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进度合理选择。另一方面考虑案例的趣味性、难易度及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性等因素。如案例选取,有基于单表的“个人日记本”系统的设计制作。这种实例是基于一个窗体,并且包含了数据表,而且涉及到了数据库表的创建、记录的录入、修改、删除、记录查询、报表打印等方面的课本内大部分知识要点,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性。

二、VF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主要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并且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并且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才能够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方面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使得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VF教学中,对于探究式教学课堂的设计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以素质教学思想为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过程。一是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过程。激趣引题是指教师采取的一种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课堂导入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在这种模式中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首先教师要把握好本课知识点的“趣”之关键,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课堂气氛,并且鼓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并且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欲显身手,这样成为计算机学科的运用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二是合作探究过程。一般问题都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已逐步解决,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对于最重点要解决的一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们继续探究。合作探究的有生生合作探究,即让邻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并且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有小组合作探究,即由相邻的或由教师编排的四个或者六个为一个小组进行探究,而且这种方式能在更大范围内思维互补、开阔思路,优劣互补。有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重点或关键性问题,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集中解决难点。在VF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VF的实际需要,才来确定选用哪一种更好,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施,陈建平.“VF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3).

[2]杨潞霞.《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园地,2007(3)

[3]张东生,李玉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4]徐一平.案例式教学法在VFP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探索[J].吉林大学学报,2005,(8).

[5]李春葆,曾慧.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Visual FoxPro[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下一篇:浅谈小型企业化管理模式在农业中专实践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