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在精彩中焕发出活力

时间:2022-07-05 10:45:06

让课堂在精彩中焕发出活力

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出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找准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使课堂在不可预料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善待课堂中的“意外”

笔者在教学“两个重要极限”时,设计了题目,要求同位之间讨论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都在认真讨论,突然,一学生大声说:“林敏,你不讨论算了,别打扰我。”林敏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还趴在桌上窃笑。

师:林敏,有什么高兴事,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林敏:老师,我已经做完了,答案是e-6。

师:答案很正确,能把你的作法给我们讲一讲吗?

林敏:很简单,我就是根据你刚才讲的例题得出这个结论的:只要是1∞型,都可用第二个重要极限,而且只要底数是“1+…”型,都满足

师:这样做,行吗?(同学们议论开了……)

师:林敏的摆法真有创意,他运用了归纳的方法。那么,你们能否也给另一个重要极限归纳一下,进行延伸呢?

生:我也发现:只要是型,则可将重要极限延伸为

林敏的独特思路是笔者课前没有预设到的,笔者是以赏识的态度,巧妙点拨,使课堂教学一步步地走向深入。教学中有时正是由于教师能巧妙地抓住课堂的这一“意外”,反而能促成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使得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有效地开发。

二、利用学生间的“差异”

在教学“圆”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画圆,部分学生居然用圆规画得有模有样,还有许多学生借助圆形物体沿着轮廓边缘画。笔者见此不动声色地问:“这两种方法画出的圆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学生说:“一种有圆心,一种没有圆心。”话音刚落,马上有异议者站起来说:“怎么会没有圆心?”并大显身手演示一番:把没有圆心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打开……在这位学生的启发带动下,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接着又找出了半径、直径,还在书上找到它们的定义以及联系,进而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没用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学生之间的差异,不但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等心理品质和他们未来发展的趋势上,还体现在他们所处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与文化感受上。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充分利用差异,可以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解释、说明和共同论证,使他们的经验进一步清晰、丰富、完善。

三、直面教学中的“尴尬”

笔者在教“用最值解决实际问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现有一块边长为30cm的正方形铁皮,欲将各角剪去四个大小相等的方块,要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的盒子,问怎样截才能得到容积最大的盒子?学生思考后,得出了答案:截去的四个方形的边长是5cm时,容积最大。在笔者满意地肯定学生的想法准备出示下一道题时,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有可能截去的四个方形的边长只有4cm吗?”显然,这是我未曾想到的问题,但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仔细一想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那个学生说:“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铁皮一定有厚度。”我听后,马上因势利导:“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又被激发出来。

当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尴尬时,教师要能直面尴尬,沉着应对,及时引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探究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讨、交流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使课堂在动态生成中绽放异彩。

四、善待学习时的“错误”

课堂上的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尤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课堂正是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那些有代表性的错误或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错误被教师捕捉并经提炼,作为引导全班学生学习的新材料时,它们将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在引导、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刻性、求异性,使教学效果更实在。

笔者在讲解“导数的四则运算”之后,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求的导数。结果学生出现三种做法:①;②;③y′=3cos3x。笔者没有马上指出哪个对,哪个错,而是和学生一起来分析本题。经过分析得出,(sin3x)′=3cos3x,而ln4为常数,常数的导数为零,因此正确答案应为y′=3cos3x。接下来,又引导学生分析另两种列式之所以是错的,问题出在哪?这样就帮助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使学生对这一类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避免了学生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学效果很好。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创设适合中职学生的课堂模式 下一篇:技校学生英语学习消极情感成因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