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因素

时间:2022-07-05 07:54:57

影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因素

摘要: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设置才能有效制衡利益相关者,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效率。而内部审计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等各项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审计人员素质和公司规模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内部审计模式。

关键词:内审机构 审计模式 企业规模

随着内部审计理论不断更新进步,实务不断发展完善,内部审计已完成财务审计阶段,走向管理审计阶段。内部审计职能也随之由“监督导向型”转变为“服务导向型”。国家审计署署长刘家义说过:“内部审计不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促导者”。这充分表明了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升企业的价值。

1 企业治理机制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到底属于谁来领导,直接关系到审计业务、内部审计人员和企业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必须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内部审计模式,真正做到内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审计业务上拥有实质的独立性。

首先,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保障内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是可以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内审机构只有具备了独立的地位,才能够确保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行为不受他人左右、审计意见或决定得到实施、审计建议能够得到采纳,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其次,保证内审机构的客观性。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时,要实事求是,秉持公平、公正、不偏袒的态度,始终站在客观、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审计人员不能因为一些社会压力、经济利益、私人关系、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有效性,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保证内审机构的专业高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熟悉企业的经营与内部控制情况,并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以应有的职业审慎性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才能够正确、有效地行使检查监督权,客观公正地表达审计意见。

2 影响内部审计模式选择的因素

内部审计模式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等各项职能的发挥。因此,企业建立适合的内部审计模式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2.1 企业规模因素。如果集团公司规模较大,子公司众多,则需要采取在集团总部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模式。如果各子公司的业务类型差别大,可以在子公司董事会下再设置审计委员会,开展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若公司规模不大、业务范围又较窄,则公司可以采取由总经理或财务经理领导共同领导的模式,节约成本。

2.2 公司性质因素。国有企业由于国家股所占比重较大,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现象比较严重,中小股东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公司治理机制制衡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就很难发挥。因此,企业可以采取双重领导模式,即由总经理与董事会共同领导,这样的模式可以符合企业多方需求。

2.3 企业内控环境因素。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查错纠弊,还要评价企业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是否合理。企业内部环境不完善,不仅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的现象频繁发生,还会导致内审机构形同虚设,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2.4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因素。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里的地位越高,威胁其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因素就会越少,内部审计人员才能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只有真正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才能更充分地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如果没有独立性,审计工作就无法开展,审计工作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所以,企业必须保证内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足以支撑其完成内部审计任务。

2.5 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因素。内部审计人员至少要有以下几种能力:精通财务会计,熟悉经济学理论,理解管理学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内审人员只有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评价经验,熟练运用先进的技术,秉持职业道德,才能胜任企业各领域的审计业务。如果因为素质原因,导致管理建议有失专业水准,该内部审计部门也就失去了其设立的作用。

2.6 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因素。通过系统化、自动化工具自动且定期执行关键业务的检核,使业务单位在运营作业中主动识别管理风险,进而确保数据的质量,强化并协调管理当局依据完整有效的数据进行管理决策,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为了更加明智地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的经济效益性,内部审计在确定审计程序和所要运用的审计方法时可以考虑各业务领域发生风险的概率等因素。

3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确认与咨询功能,才能有效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制度存在的漏洞及各领域的风险点,给企业带来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赵德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比较[J].内审天地.

[3]徐志峰,张珊珊.企业内部审计模式选择[J].财会通讯,2010.

[4]解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探讨[J].交通财会,2010.

[5]高斌.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2.

上一篇:国有煤炭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国内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