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古代中原地区服饰文化

时间:2022-07-05 07:19:35

从《诗经》看古代中原地区服饰文化

摘 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文化。文章仅从服饰文化方面阐释了《诗经》中的中原地区文化元素,对于展示中原地区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发展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关键词:《诗经》;中原地区;服饰文化

《诗经》反映当时风土人情的诗篇,主要集中在“十五国风”中。这“十五国风”,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这片土地上的,有《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桧风》的几乎全部诗篇和《周南》、《召南》、《魏风》、《曹风》的一部分诗篇。“十五国风”共160首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桧风》就有84首,占国风的一半还多,加上《周南》、《召南》、《魏风》、《曹风》中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地区的一部分诗篇,也就更多了。

所以说,《诗经》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文化元素。本文仅从服饰文化方面对其一探究竟。

服饰是人类的特殊创造,《诗经》时代的服饰与远古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革新与创造,这时人们着衣,不仅仅是为了遮体避寒,已经开始了对服饰美的追求。从产生于属于今天中原地区地区的《诗经》作品来看,当时的服饰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上衣下裳之分

当然,上衣下裳并非开始于周代,《诗经》时代表现出的上衣下裳的特点是在远古具有宗教色彩的衣着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特别是突破了上玄下黄的远古形制。如《邶风·绿衣》云:“绿兮衣兮,绿衣黄裳。”[1](P297)这表现出了衣裳颜色上的多样化。上衣下裳,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一直流传于今。

二、服饰多姿多彩

当衣裳突破遮体避寒及其宗教特点后,当然就会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与深入,在形制上不断发展变化。从产生于属于今天中原地区的《诗经》作品中看,除了上衣下裳这种基本衣裳形制外,当时服饰的多姿多彩。如《郑风·出其东门》写到了“缟衣綦巾”,巾就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女性穿的类似于今天的围裙。《鄘风·君子偕老》中的“蒙彼绉絺”、《卫风·硕人》以及《郑风·丰》中的“衣锦褧衣”等都描写了一种披在外边的罩衣。《陈风·东门之枌》中的“不绩其麻”、《王风·采葛》中的“葛”以及《鄘风·君子偕老》中的“蒙彼绉絺”等则又表现出了随着衣料的不同而服饰的变化。当时,人们还有更为珍贵的服饰就是“衣毛而冒皮”,就是用动物的毛皮制作衣裳,这和今天的皮毛衣裳是一样的。如《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羔裘晏兮,三英粲兮”以及《邶风·旄丘》中的“狐裘蒙戎,匪车不东”等都是用动物皮毛做成的较为奢侈的衣裳。当然,从以上列举的多样服饰来看,明显表现出衣裳随着阶级、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不同,那些用动物的皮毛做成的服饰是有身份和地位的贵族阶层的服装,而《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中的“毳衣”则是士大夫的服装。

三、服饰的装饰与配饰

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衣裳这方面上的一些服饰款式多姿多彩之外,对于服饰上面的装饰的看重,也是可以将人们对于这种服饰美的追求很明显地展现出来。在上文中所提到“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就是将绿色的配巾与白色的上衣,两者之间搭配起来,这种看起来比较淡然、优雅的装饰,给别人的感觉就是庄重大方。这是郑风中的一首,在郑风中还提高过“羔裘豹饰”、“羔裘晏兮,三英粲兮”,而这些呢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豹皮,将斑点以及花纹作为服装上的装饰作用,从而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美丽大方、高雅。

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学会了通过运用一些配饰,来将自己装扮起来,特别是女子,会通过各个不同的配饰,将自己打扮得十分妖艳。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中,在对人物有一个描述的时候,通常都会将人物所佩戴的装饰品提及出来,而提出来的这些配饰通常都是头饰。例如“君子偕老,副笄六珈”这句是《鄘风·君子偕老》中的一句,所描写的就是贵夫人的头上所佩戴的华贵配饰。“充耳琇莹,会弁如星”这句则是取自于《卫风·淇澳》中的一句,所描写的就是男子的冠冕上面的一个装饰品。在人身上的装饰,大多都是不重复的,花样非常多。例如“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这是来自《卫风·芄兰》中的一句,所描写的是一个孩童佩戴着成年人装饰的一种情况。从配饰的这些文献、资料上面可以看出,玉石在当时是非常流行、常见的一种。诗经的卫风中有““佩玉之傩”、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等等这些都是描写了女子在佩带了玉石饰品之后的一个美丽动人的形象。

综上所述,《诗经》展示了中原地区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对其进行分析探究,传承发展,对于发展中原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编辑部.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

[2]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刘向.战国策[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5]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作者简介:

段晓洁(1976-),女,河南鹤壁人,本科学历,鹤壁工业中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

上一篇:浅析图书馆文化及其功能 下一篇:蔡世平当代旧体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