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陆军发展气垫船的“黄粱一梦”

时间:2022-07-05 06:45:02

台湾陆军发展气垫船的“黄粱一梦”

苏联时代设计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标准排水量550吨,是全球现役最大的气垫船,一次可搭载三辆坦克或500名登陆兵,在速度100千米/小时的情况下,航程仍超过500千米。2009年,中国与乌克兰签约采购四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前两艘于2013年与2014年交付,后两艘则在广州黄埔造船厂组装。对于“欧洲野牛”落户大陆海军,台湾“国防部”显得颇为紧张,在2014年的“汉光”演习计算机兵棋推演中就纳入动用“欧洲野牛”横渡海峡的模拟,全程不到两小时,而且中途不需换乘,所花时间是传统登陆舰艇的20%,因此很难在其渡海半途实施有效拦截。

面对日渐增长的气垫登陆舰艇实力,其实方何尝不想拥有。2000年,台湾海军向美国租借的“安克雷奇”级船坞登陆舰“旭海”号服役,其内部运载舱段长113米,宽15米,可容纳大型两栖登陆艇和LCAC气垫登陆艇,或多达50辆两栖突击车。当时就有台湾海军官员评论,“旭海”号服役后,除了提高两栖运输能力,支持外岛后勤保障外,还有一层意义就是提供操作LCAC的潜力,可以从母舰快速运送物资抢滩。后来岛内又有传言称,台湾海军陆战队拟向美国申购LCAC,不过终究未能实现。但普通人可能不曾知晓的是,台湾最早想成立气垫船队的并非海军,而是陆军,虽然后来陆军气垫船队也终究只是“空想一番”,但其过程涉及鲜为人知的台湾陆军船舶营,所以仍值得探究一番。

陆军船舶营

许多去过金门、马祖外岛当兵的台湾人,刚报到时都会惊讶于那些穿梭于各离岛,执行运输补给任务的LCM机械登陆艇全是由身着草绿服的陆军士兵操作,“为什么陆军也要开船?”这或许是新兵内心深处共同的疑问。想当初,台湾陆军确实设立有船舶营,这还是受美国陆军运输兵的影响。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实施的两栖作战比海军陆战队还要多,1954年,美国海军解除对陆军船队规模的限制,美国陆军运输兵遂成立第159船运大队。冷战期间,考虑到苏联可能会动用核武器摧毁法国港口,切断美军驰援西欧的交通路线,因此美国陆军可能要直接抢滩登陆。从1954年开始,美国运输兵每年都在法国举行一次滩头卸载演习,直到1964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1951年,美国军援顾问团进驻台湾,为了与美军后勤体系接轨,1955年,顾问团建议撤销联勤制度,将技术勤务署划归陆军,另行成立陆军供应司令部,但不同意。后来双方妥协,在保留联勤的前提下,将联勤的运输、通信、兵工、工程、经理、军医等六署连同相关业务单位交给陆军,并新增陆军总部第四署及各技勤特业处,成立陆军供应司令部,原属联勤各技术勤务兵种学校也同时交给陆军。台湾陆军供应司令部运输署下辖的运输大队,也仿照美国陆军成立船运部队,负责离外岛之间的运输补给工作,这就是第393船舶大队(后改编为第433船舶营),下辖营部直属的驳车连和三个小艇连。四个连分驻基隆、南竿(1960年进驻)、马公和兰屿,任务为各离岛运输补给、人员运送。营直属驳车连配备美国军援的LARC-5和LARC-60水陆两栖运输车,而小艇连则配备LCM-6机械登陆艇,台南还曾设有陆军修船厂,负责维修LCM等登陆艇装备。1985年10月1日,陆军船舶营解散,驳车连转隶海军陆战队第651登陆战车团,扩编为两栖运输车第1、2连,小艇连则移交海军。

陆军的“水鸭子”

台湾陆军船舶营驳车连所装备的LARC系列两栖运输车都是美国陆军出于抢滩需要而在二战后发展的,整个LARC家族包括载重5吨的LARC-5、15吨的LARC-15和60吨的LARC-60,台湾只得到美国军援的LARC-5和LARC-60两栖运输车。

LARC-5(称“拉克5式”)由美国康明斯公司于1946年生产,用以取代也曾拥有的DUKW小型两栖运输车,负责将舰上人员与军品快速输送到海滩或内陆地区,美军曾将其投入越南战争和本土多座深水港的建造工程。LARC-5全长10.6米,宽3米,高3米,可搭载5吨货物或25名士兵。台湾陆军第393船舶大队于1972年从侵越美军手里接收34辆,经过整修和零件拼装,凑出14辆可用车辆,于1975年改编为陆军第4324驳运车连,隶属陆军船舶营。由于尺寸小于先前的LARC-60,LARC-5也被台湾士兵戏称为“小拉克”。1985年陆军船舶营撤消后,LARC-5全数转交海军陆战队第651登陆战车团,编成驳车第1连,主要担任小型军品、补给物资及人员的水陆驳运勤务。在西方,很多LARC-5退役后都流入民间,不少被改为观光旅游用车,偶尔还在电影里客串一下角色,像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第一集中,女主角萝拉就搭乘LARC-5前往北极寻找宝物。

而LARC-60的原始设计是“两栖补给驳运车”(Barge Am? phibious Resupply Cargo,BARC),又称为“巴克60”,相比较小的LARC-5,也有“大巴克”或“大拉克”的称呼。它是美国陆军于1952年以适应两栖作业而引进的大型水陆两用运输车,1960年更改编号为LARC-60,主要担任舰岸间的快速换乘转运,可直接输送60物资品或125名士兵抢滩,登陆后也可直接向内陆推进,实施运输补给。LARC-60在美军服役期间,曾在1967~1968年投入越南战场。LARC-60运输车全长19米,宽8米,高5.8米,是个庞然大物,基于水面浮渡行驶的考虑,驾驶室位于左侧车体后段,因此上陆行驶时,因视角限制很大,所以行驶时必须有人站在车体最前面进行观测和引导。

1958年10月30日,美国军援的四辆LARC-60运输车运抵左营桃子园海滩。这四辆LARC-60最初部署在陆军运输大队驳车连,后来改隶第393船舶大队及日后的第433船舶营。船舶营于1985年撤消后,LARC-60转交台湾海军陆战队第651登陆战车团,并编成驳车第2连,主要负责重型军品及装备的水陆驳运勤务。

LARC-60服役期间,曾投入“汉阳”三军联合演习与联勤“宁海”演习,以及“联兴”、“汉光”系列演习,在各项演习中承担两栖运输任务。1990年3月1日,台湾海军陆战队第651登陆战车团的LARC-60驳车连和LARC-5驳车连合并成两栖驳运车连,辖有7辆LARC-5和2辆LARC-60,但从1993年起因装备老旧、性能不足,已无法参加“联兴”与“汉光”系列演习,最后于1997年10月1日随着两栖驳运车连撤消而退役。

至于陆军船舶营的LCM机械登陆艇,其最初的来源当属二战后依据美国国会第512法案援助国民政府的舰艇,不过当时美国只援助25艘。上世纪60年代中期,旨在“”的“国光计划”紧锣密鼓地实施中,台湾海军奉命执行“大业计划”,建造110艘LCM-6机械登陆艇,于1964年8月1日服役;“中兴三号计划”建造57艘LCM-6登陆艇,于1965年2月服役;“中兴五号计划”建造50艘LCM-6登陆艇,于1965年6月服役;三批总共建造217艘LCM-6登陆艇。后来随着“”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些登陆艇陆续转交各单位使用,部分划到陆军船舶营名下,担任离外岛运输补给任务。

陆军气垫船需求

台湾陆军船舶营的任务集中在舰岸转运、离岛运输补给、近海交通、搜索救难、海岸巡逻,或对直升机、舰艇、普通地面运输车辆无法到达的地点实施再补给作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执行金门、马祖外岛运输补给任务的台湾海军舰艇,自认为容易受到来自汕头、厦门、平潭、福州及沙埕的巡防大队的威胁,这些“威胁力量”包括17艘导弹快艇、12艘水翼鱼雷快艇、94艘快速炮艇、66艘鱼雷快艇和85艘炮艇等。而台湾陆军船舶营的主要装备全都速度偏慢,易受作战舰艇威胁以及当地气象海况限制,因此台湾陆军便想引进气垫船取代两栖运输车。为了争取得到气垫船,台湾陆军总部运输署甚至向“国防部”反映,中国大陆当时正与英国合作生产“超级-4”(SR.N4)两栖登陆气垫船,速度超过90千米/小时,续航力1 100千米,可输送两辆坦克或1 000~1 600人。由于全浮式气垫船具有可悬浮性能,能在陆地、海面、沼泽地、草地、湖泊、沙滩上行驶,也具有两栖作战能力,还能在浅滩、急流曲折的内河逆流而上,像美军就在越战期间动用小型气垫船深入湄公河三角洲的沼泽地区实施战场巡逻。由于气垫作用稳定性高,气垫船不易受波浪影响,增加运载物品的稳定性、减少搭载人员的疲劳与晕船效应。

基于气垫船的优异性能,台湾陆军引进气垫船的目的与运用构想,主要是想借助气垫船的高速及能深入滩头掩蔽位置装载卸载、排除气象海况影响,在短时间内完成运输补给任务,遂行台湾本岛和外岛的人员、军品、伤员紧急运输与战术支援勤务。需要指出的是,台湾陆军有引进气垫船的想法,其实与军火商“敲边鼓”不无关系,虽然当时美国陆军已研究使用气垫船取代LARC-5和LARC15,但尚未服役,况且当时台湾陆军船舶营的两栖运输车主力――LARC-5才接手10余年,因此如此“超前”地提出气垫船采购主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海外厂商的引诱和刺激。

采购AL-30气垫船规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和研究,台湾陆军看上了美国贝尔公司研制的AL-30气垫船(美军编号LACV-30),准备通过岛内某商以商业销售合约获得,并争取列入1983~1987年度兵力整建计划(运输)主要装备需求建议,先期采购一队三艘,视使用效果再续购9艘或以技术合作方式生产。

台湾总商报价9.58亿元(新台币,下同),其中三艘AL-30气垫船价格7.15亿元,其余为后勤和保障费用,价格并不便宜。

AL-30是一种全浮式高速两栖气垫船,结构坚固,易于操作。该船长23.2米、宽11.1米,装载物资及装备的甲板面积为15.6×10米(156平方米),装载量25吨。气垫船由15个模块单元构成,以便利运输及损坏零件的现场修护和更换。推进和举升系统包括两台普・惠公司的ST6T-76船用涡轮发动机,可供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实施作业。

AL-30气垫船仅以主油箱的燃料即可行驶640千米,如加上副油箱,便可行驶1 126千米,如加上辅助油箱的燃料,将可行驶1 600千米(800千米往返)。如果不受天气影响,可在台湾海峡任何地区实施作业,无需进港或停驶加油。金门、马祖与各离岛间的补给路线,最远的距离仅为20千米,多数约在16千米以内,用AL-30担任离岛交通运输补给,可于短时间内完成作业,省时省钱,符合经济效益。

AL-30气垫船航速比LARC-60两栖运输车10~11千米/小时高出10倍。AL-30气垫船耐波力1~2米,相当于6级风、中浪,LARC-60两楼驳运车则为7级风、大浪,均受气/海况限制。AL-30气垫船装载量20~25吨,虽较LARC-60两栖运输车可装载50吨少一半,但其运能(航速加运量),则高出LARC-60两栖运输车5倍之多。台湾陆军总部运输署依资料分析,基于AL-30气垫船15个主要模块单元零部件,可供应15年之久,预测AL-30的使用寿命应在10~15年(美国陆军约使用15年左右)。

台湾陆军总部运输署在成本效益分析中指出,AL-30可搭载一个可容纳52人的舱室,很容易安装或拆除,如任务需要,可装置两个舱室,搭乘104人。如果全部改作运货,整个15.6×10米见方的甲板,可用作车辆、散货及集装箱等共25吨军品的装载。如以台至金门、马祖外岛为例,单趟航程约190千米,三小时可达,合理估计每年应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可供航行,如海况正常,每日可往返一次。如担任金马各离岛交通运输补给,以其高速机动性能,在一天当中如掌握三小时有利气象/海况(通常上午9时以前),则可完成各主要(甚至全部)岛屿的运输补给作业。台湾陆军总部运输署在系统分析报告书的结论与建议中强调,AL-30气垫船已在美国陆军服役较长时间,各种性能、可靠性试验均证明其值得信赖,现在美国陆军已正式采用订约生产中。

陆军总部运输署的构想是以三艘AL-30气垫船编配陆军船舶营第4324连,先淘汰LARC-5两栖运输车,LARC-60则继续留作笨重装备的接驳装卸之用,待购买第二批气垫船后,将原有的两栖运输车分期淘汰,相关编制设想是将台湾陆军船舶营既有LARC-60驳车连三个排每排编配一艘AL-30气垫船,尔后视需要增加至每排三艘,一个连九艘。而采购计划执行时间顺序是1983~1991年度,需求目标12艘,1983~1987年度优先完成三艘一队的购置及训练计划。1987、1989、1991年度各购置3艘,完成12艘的购置。

在后勤支援方面,贝尔公司将在台湾设立办公室,负责协助有关配件采购及指导保修作业,直至台湾基地厂家能够单独作业为止。贝尔公司保证,三艘AL-30气垫船中,最少两艘可经常维持待命状态,另一艘待用,以支援上述两艘及其它临时支援任务。贝尔公司表示,AL-30气垫船将持续生产七年以上,并已建立15年的基地支援能力,今后所需保修零件支援,可从配属于美军基地仓库的贝尔商购部门获得。

人员训练方面,每艘AL-30气垫船需作业员三人、领航员三人和保修员六人,三艘仅需训练作为“种子教员”的作业员三人、领航员三人和保修员四人。训练计划包括对成员的协同训练、学科教育,以及AL-30气垫船操作训练等,在贝尔公司指导下,分别在英国的维特岛、加拿大、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及台湾实施。

AL-30气垫船的缺陷

虽然台湾陆军总部运输署在系统分析报告书肯定AL-30气垫船的性能,但气垫船在使用上有很大限制。其中一大问题是隐蔽性较差:气垫船噪音大,螺旋桨并容易激起浪花、水雾、烟尘,近岸操作时的隐蔽性较差,进行离外岛运输补给时,易为对方发现踪迹。另一大问题是防护力不足:气垫船的螺旋桨和涡轮推进系统都是外露,且大多为铝合金及薄钢材质,虽然结构轻巧,但装甲防护力弱,易被损坏,且维持气垫效应的弹性侧裙若遭破坏,则将失去气垫作用。另外,气垫船采用空气动力方向舵,操控性不如传统舰船使用的车舵,因此也造成气垫船的回旋半径比传统舰船大。气垫船也易受天候影响而限制其操作,陆军总部运输署在系统分析报告书也提到,AL-30气垫船耐波能力仅1~2米,相当于6级风、中浪,比LARC-60两栖运输车要差,如风浪增高则航速大减,加上船体结构不耐风浪拍打,容易受损。上述这些限制,使得气垫船仅适用于舰岸驳运,并不适合执行离外岛的运输补给任务。

AL-30气垫船终究无缘成为的一员,除了性能限制和高昂的价格外,毕竟AL-30只是后勤货运平台,用来载运军用集装箱或车辆往返舰岸驳运,不像后来美军研制作为登陆抢滩的LCAC气垫登陆艇属于作战平台,而且台湾海军都没买气垫船,更何况陆军,所以排不上预算不令人意外。

尾声

过去台湾陆军虽与AL-30气垫船无缘,但现在台湾海军在积极寻求引进LCAC气垫登陆艇。2015年3月9日,台湾媒体报道中国大陆及越南加速扩建南海岛礁,“对台威胁”已明显提升,“立法委员”林郁方指出,大陆已在1月底启动南沙群岛美济礁、渚碧礁的填海造地工程,越南不仅在距太平岛11千米的敦谦沙洲上增建火炮阵地,也在距太平岛55千米的景宏岛大举填海造地,一年内扩建四倍。林郁方表示,台湾当局在太平岛码头于2015年底完工启用后,应立即着手推动机场跑道的延长事宜。

其实要加强太平岛防务,除了扩建码头和机场外,还要强化海军陆战队快速驰援能力。台湾海军即将展开代号“弘运计划”的两栖攻击舰建造计划,将在岛内自主建造两艘两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其中能由其搭载、具有快速抢滩能力的LCAC气垫登陆艇,也被列入优先获得的军购项目,加强海军陆战队快速抢滩能力,以应对“南海变局”。

上一篇:军迷眼中的国产外贸型护卫舰 下一篇:伊朗“信仰373”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