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

时间:2022-07-05 05:28:13

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作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面临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改革仍相对滞后,因此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更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第二,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重技能小课,轻理论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音乐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例如:有些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工作后,面对正值青春期活泼、燥动的青少年不知如何管理,那就更谈不上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了。高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和一言堂等现象。有些到了中小学后才发现由于原来高师院校学得太专一,即有些学院新生一入学就分专业,一人一个专业;有些是一年或两年后分专业,学生们也习惯称自己是某某专业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结果形成了知识体系纵向发展、横向萎缩的状况。在中小学里,音乐教师在校领导、老师们和学生们的眼里,你就是一切音乐形象的权威,你是无所不能的。例如:筹备一个文艺活动,学生请你排个节目,组织个合唱团,编个舞蹈,你对学生说:“对不起,我是搞键盘的。”从以上现象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学生毕业后根本无法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三,教材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考核机制不健全,有些甚至是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考试方式,这和培养中等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有较大差距。第四,科学研究工作滞后。例如: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面对“扩招”所带来的正负面效应等等。第五,教育教学改革缺乏整体部署。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的改革,适应中小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音乐教育及课程设置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那么,中小学音乐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

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上看,95%以上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自高师音乐系,因此,高师对学生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应教能力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在有关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你认为音乐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技能”。结果,84%的学生认为他们喜欢听到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74%的学生希望欣赏到老师娴熟的钢琴演奏;82%的学生希望看到舞台上老师婀娜的舞姿。总之,在他们眼中,音乐老师应该是歌、舞、器乐全能的。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使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在学生心中,塑造一个有水平、有修养、让学生喜欢、敬佩的教师形象是多么重要。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并不满足于音乐课上只唱歌、听音乐,而是要求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范围要跳出课本的条条框框,旁征博引,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中,提高各种文化素养。学生们喜欢与老师谈艺术,谈表演,谈创作。有的同学醉心于摇滚乐、流行曲;有的尝试着自己作词作曲搞创作;有的学习声乐,有的学习舞蹈;有的学习钢琴,学生们在练习的过程中,非常需要老师去指导、规范。因此,作为音乐老师,如果仅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显然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纵然你可以唱几首高水平的歌曲,或弹几首极富难度的肖邦练习曲,他们并不被学生认可,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这些,所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首先应从思想上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例如:学生一入学就可以组织新生去中小学见习,通过见习达到热爱教育工作的目的,并懂得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使他们明确努力方向,从而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此外要逐步校正高师音乐教育以往那种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音乐专业院校看齐的做法。要牢固树立“立足师范、面向社会、强化多能、突出特长”的办学思想;要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合格+特长”的适应型人才。要求毕业的学生力争达到在讲台上是称职的教师,在课余文艺活动中是活跃的多面手。这就需要高师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应从中小学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学生会唱歌,又要会教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该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尚可选修: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的特点、训练和保护;歌唱心理在教学和演唱中的作用;练声曲的作用与选择;艺术嗓音的鉴定与划分;中小学课外歌唱活动的训练辅导及组织;声乐教学中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等等。其中有些教学内容可与学生的实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实践吸收、消化有关声乐教学法的理论。有些内容则可作为拓宽学生的声乐知识视野和提高声乐学术科研能力的参考教材。

其次,高师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即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前后联贯、左右疏通”,使其产生“立体”思维和综合理解的效用。比如讲“和声学”时注重结合“键盘和声弹奏”技能,以增强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讲“即兴伴奏课”时配以“和声编配”技术;上“合唱课”时融入“和声、复调”的知识;在“视唱课”中结合“钢琴多声部旋律弹奏”;在“钢琴课”中注重锻炼学生的“视奏、视唱”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了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再有,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面向的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普及教育。因此,多能教育应摆在首位。变“一专多能”为“多能一专”,要采取“放宽知识介绍面、缩小知识触点”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去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在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地贪大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些大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学期唱一首咏叹调、一学年弹一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师范教育不是不要“专”,而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面,对一个人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而言,这一点越加显得重要。作为教师或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学生,更应该从我做起,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学生们真正喜欢、爱戴的音乐教师。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应培养出更多符合中小学需要,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

上一篇:钢琴学习中基本技能的处理方法 下一篇:对新课程标准与高师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