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临床特征观察

时间:2022-07-05 04:29:01

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临床特征观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往往合并全身多脏器损害,肝脏是其损害脏器之一,肝脏的损害不仅加重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还影响其预后[1]。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合并肝功能损害的特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1年-2011年11月诊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男性60例,女性5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平均(54.42±12.53)岁。轻型急性胰腺炎9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20例。胆源性[胆囊、胆管结石和(或)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60例,非胆源性酗酒、饱食、高血脂及原因不明等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组指定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2],并具备以下条件:①既往无肝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等肝脏病史;②病前无服肝损害药和其他肝脏损害诱因;③入院后经B超、CT等检查未发现有慢性肝病证据。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肝损害与性别、年龄、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类型、预后等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肝功能损害情况。110例患者的70例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63.64%,70/110)。总胆红素(TB)升高56例(26.67-170.33)umol/L,平均(70.34±19.34)umol/L;谷丙转氨酶(ALT)升高68例(81-768)u/L,平均(190.45±110.56)u/L;谷草转氨酶(AST)升高69例(78-689)u/L,平均(121.56±89.56)u/L;碱性磷酸酶(ALP)升高67例(112-677)u/L,平均(145.45±60.45)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67例,(147-895)u/L,平均(289.78±123.78)u/L;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正常,白蛋白/球蛋白比例正常。

2.2 年龄性别与肝功能损害关系。60例男性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36例(60.00%,36/60)与50例女性34例肝功能损害(68.00%,34/50)比较无差异(X2=1.34,P>0.05);70例肝功能损害年龄平均(55.02±12.48)岁与50例无肝功能损害的(54.12±12.56)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7,P>0.05)。

2.3 不同病情急性胰腺炎的肝功能损害。9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中有肝功能损害51例(56.67%,51/90),20例重型急性胰腺炎19例中有肝功能损害(95.00%,19/20),重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中肝功能损害(X2=5.67,P

2.4 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肝功能损害。60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有肝功能损害48例(80.00%,48/60),50例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22例中有肝功能损害(44.00%,22/50),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肝功能损害(X2=14.78,P

2.5 急性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预后。积极内科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制胰腺酶分泌、保肝、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组住院(19.12±9.56)天长与无肝功能损害住院(14.27±7.34)天(t=3.78,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由于解剖学位置和生理功能特殊,极易导致消化系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肝脏的物质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系列损害而表现一系列症状。急性胰腺炎伴肝损害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红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或白蛋白降低,说明急性胰腺炎时发生肝损害相当常见[3],急性胰腺炎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其机理较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导致急性胰腺炎病因和对胰腺有损害的因素对肝脏也有损害。②急性胰腺炎时,从炎性胰组织内释放出各种破坏因子(如细胞色素P450)和自身活化代谢产物(如溶血卵磷脂、弹力蛋白酶、激肽酶和组织胺等)通过静脉回流入肝脏引起肝脏损害[5]。③肿大的胰腺造成胆道梗阻,引起胆红素升高、ALT异常。④休克、肝脏缺血、氧自由和前列腺系统的异常等参与了对肝脏损害[6]。⑤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由于胆汁排出障碍,合并胆道感染时,胆道炎症可上行波及肝脏,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成份内毒素及脂多糖可以直接地或通过诱导致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l和IL-6等间接地损害肝细胞,使患者血中胆红素含量升高,甚至ALT及AST异常,淤胆时可刺激微胆管酶如碱性磷酸酶、谷氨酸转移酶合成及分泌加速[7]。⑥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酒精对肝细胞也有一定的损害[8]。

本文资料中110例急性胰腺炎中,有肝功能损害70例,占63.64%,提示肝功能损害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临床表现。重型急性胰腺炎较轻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高,损害程度也严重,提示肝功能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的轻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中,胆源性多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与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本身就可引起肝细胞损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时因胆道梗阻、合并感染、休克、肝缺血,加上细菌、毒素、炎性介质、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对肝脏的共同作用,导致和加重肝细胞的损害有关。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可加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影响其预后,明显延长住院天数,本文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组住院(19.12±9.56)天长与无肝功能损害住院(14.27±7.34)天(P

综上所述,急性胰腺炎所致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与胰腺炎病情、类型有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经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肝后;除常规保肝外,有报道前列腺素E1可改善急性胰腺炎时肝细胞DNA和RNA的代谢,稳定线粒体膜和溶酶体酶,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另外经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肠内营养,补充肠内正常菌群,可减少菌群移位,可减轻急性胰腺炎时的肝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 刘明森.5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肝脏损害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2):114-115

[2] 王兴鹏,许国铭,袁耀宗,等.中国重症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 王艳玲,刘晗,高普均.急性胰腺炎导致肝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1):76

[4] 杨晓发,郑华.急性胰腺炎84例肝功能检测分析[J].人民军医.2004,47(2):81-82

[5] 任文涛,姜文弟,张东海.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J].胰腺病学,2005,7(1):43-44

[6] 阮海兰.急性胰腺炎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342-1343

[7] 姚爱军,吴志平.急性胰腺炎74例肝功能指标分析.当代医学,2011,17(l5):108-109

[8] 郭俊雄,郑永平,陈琪,等.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4):467-469

上一篇: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单发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异位阑尾炎58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