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比为钥 开情感之门

时间:2022-07-05 03:41:14

以对比为钥 开情感之门

摘 要:对比是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从而透过简单的文字渐渐深入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字的对比;感情的迭进;文曲交融

《二泉映月》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第4、5自然段:阿炳创作乐曲的过程。以前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听听乐曲初步感受一下,再读课文体会乐曲的内涵,最后再听听乐曲深入感受。学生虽说能从文中读出一定的内涵,但并不丰富也不深刻,不能把文字的感悟与音乐的情感相结合,真正融入其中。所以教学效果总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让我很头疼,却又找不到好的方法。

今年,当我再次拿起这篇课文讲述这个教学重点时,突然发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文字的对比,让学生慢慢走入人物内心,从而在乐曲中寻找文字的痕迹,让文与曲交相辉映,真正品味乐曲的丰富内涵。

第一次对比: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案例:

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师问:“又是一个中秋夜”,“又”字说明了什么?

生:“又”说明还有另外一个中秋夜。

师:那一个中秋夜在哪?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比较一下这两个中秋夜,有什么不同?

生:前一个中秋夜 后一个中秋夜

师父在 师父去世

眼睛好 双目失明

听不到奇妙声音 听到奇妙声音

师:这两个中秋夜相隔十多年,十多年前阿炳听不到二泉中奇妙的声音,十多年后他却听到了,难道仅仅因为他长大了吗?

学生有了前面对比的过程,已经清晰地了解到其中的深刻内涵: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才是阿炳能听到二泉中奇妙声音的真正原因。

【通过这一次对比,学生重温了阿炳这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体会出了其中无法言尽的丰富情感,透过简单的文字渐渐深入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第二次对比:感受琴声与心声的交相辉映,更深入地领悟乐曲的内涵

案例:

师:自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琴声的语句,用“~~”画出描写心声的语句。

依次将琴声与心声一一对应朗读,并适时播放乐曲,引导配乐朗读。配乐朗读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文字中表达的不同情感与乐曲不同的情感相对应,让学生在这样的对比朗读中体会出乐曲每一部分的基调与阿炳内心情感的交融,从而更深层次地品悟乐曲的内涵。

【通过这一次对比,学生把琴声与心声相融合,把文本与音乐相融合,而正是这两方面的融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本,也听懂了音乐。】

对比作为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是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进行对比,强调出其中的不同,从而渐渐深入文本内涵,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后反思

这节课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甚至久久不能平静,就像是在迷宫中突然找到了出口,那种豁然开朗与欣喜若狂是旁人不能体会的。课堂教学效果出乎我的预料,整节课我只是穿针引线地抛出一个方法就一扫以往教学中不知如何讲的尴尬,学生自己在对比中把一切都解决了。

冷静之后我又想到,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有很多原因,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是基础,正是对文本以及学情的了解才促使我去寻找更好的方法。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找到了适合这篇文章的好方法,如果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座宝藏的话,那么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是打开宝藏的钥匙,而这把钥匙需要我们用经验与智慧不断打磨,才能在开启宝藏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乘鹭.普通高校音乐欣赏选修课作品选择之我见[J]..教育教学研究:下,2007(6).

上一篇:插上想象的翅膀 飞向理想的课堂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