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7-05 03:24:21

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摘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了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帮助及深远影响。

关键字:心理教育 大学生 未来发展 影响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使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造成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等事件时有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小而言之关系到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1)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3)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4)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5)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大学生在必要时需要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恢复健康的心理。

2、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帮助与影响

(1)心理健康教育缓解或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通过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系列健康辅导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观看电视专题片,以及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等系统而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缓解或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自我调适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针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好,理解、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始终贯彻“送给学生一管猎枪胜于送给学生一只猎物”的原则,在着手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注重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身化解心理问题的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一支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短期集中培训,组织咨询业务学习、外出学习交流等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一边服务学生,一边抓业务提高,在几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逐步培养了一支素质较好、能力较强、效果明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5)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就业的压力,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6)心理健康教育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7)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在学习过程,如果一个大学生朝气蓬勃、心情愉快,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易于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也易于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和使旧有的暂时神经联系复活,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若是在烦恼、焦燥、担心、忧虑、惧怕等情绪状态下学习,就会压抑他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事实上,那些被感情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搞得忧心忡忡致使成绩一落千丈,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因缺乏学习动机而厌学的大学生,其症结都表明了心理是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

(8)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大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之所系。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本人、家庭、学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又可以使学生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心理健康问题被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3、总结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 刘勇.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许素平.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与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3):7.

[3] Arnett,J.J.Adolescent storm and stress,reconsidered[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9(54):317.

上一篇:浅谈施工单位如何做好电力线路材料的供应管理 下一篇:“实在”教,“灵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