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调适

时间:2022-07-05 02:08:47

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调适

摘要: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疲劳、厌学等现象,深入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多元因素;并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运用各种心理效应促进学生学好语文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讨论改变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

通过座谈、问卷、平时观察等多种形式对全镇的1193名学生学习兴趣情况作了普查,发现:最喜欢语文学习的有136名,占12%,不喜欢语文学习的有418名,占35%,最讨厌语文学习的有188名占15%。我镇语文教研组经过多次调研发现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受到真心表扬后注意力要比平时集中,心情也比较愉悦,学习的效果最好;在需要完成较多的作业或刚完成作业时,学习抵触的情绪最大,学习的效果也最差,学生的心理疲劳现象十分普遍,为语文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许多障碍。

一、语文学习心理疲劳现象简述

心理疲劳是生活体验中的倦态,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和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勉强为之时,就会产生一种无可奈何、身心俱疲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上课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异常活跃;作业敷衍塞责,不愿认真思考,甚至厌学、厌师,有弃学的潜在意识,这种现象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身上曾经出现过,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如果我们能探索心理疲劳的成因,加以调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效率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语文学习心理疲劳探因

(一)从学生主体角度来探因

1.过多的焦虑

一定程度的焦虑对正常学习是必需的,但如果太过焦虑,则会干扰和影响学习。小学生感到焦虑的普遍原因是:升学、频繁考试、作业量大、环境、家庭、教师的批评和过分的激励,排名次、挖苦讽刺,成绩与自我期望有差距。

2.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学习动机的缺乏,必然形成学习态度的冷漠。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为:(1)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约占被调查者的25%;(2)负荷过重疲于应付,约占被调查者的60%;(3)无方法可言,或不完成作业,或抄袭拼凑,占被调查者的15%。这种学习方法失当造成的心理疲劳,是长期形成的。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探因

1.给学生的信息刺激不当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信息刺激过少,密度不够,容量太小;有的刺激信息过大,过难,超越学生接受能力和负荷能力;有的刺激信息过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手段单一。这样的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强烈的动机,引起学生心理倦怠。

2.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

(1)教师的课堂行为控制过多。(2)教师在教学时露出倦怠,或把自己的烦心事带入到课堂。(3)教师过多的惩罚和否定态度。(4)教师课堂上缺少与学生交流,学生的交往需求不能满足。

3.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经过多次的减负,但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

(三)从家庭期望角度探因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家长都望子成龙,盲目送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生用尽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家长过高的期望,这种自惭负疚的心理长时间得不到解脱,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潜能的发挥。

(四)从学校与社会角度探因

当前评估一所学校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学生考试和竞赛的结果,因而学校半点也不敢放松,家长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也是看学生一次次的成绩排名,这极大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三、语文学习心理疲劳调适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形象,引起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富于形象思维,用形象化的东西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运用插图、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模拟人物情态等多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唤儿童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

2.借助语感,诱发兴趣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夏丐尊先生说过:“国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语感于学生,要从培养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入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表演、设计悬念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各种心理效应,促进学生学好语文

1.尊重学生,肯定学习,增强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语文学习心理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怕回答错了被老师批评”、“答错后会被同学笑话”等等。不难看出,学生有一种自卑感一种防卫心理。要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2.教会学生提高自控力

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名人的传记,既增加了阅读量,更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明白伟人之所以取得伟大成绩,无不付出艰辛的努力。

其次,正确对待来自周围的评论。教育学生应多与老师、同学、家长沟通,有缺点改之,无则加勉。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疲劳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难以回避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并值得充分展开。事实上,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疲劳进行科学调适,语文学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埠头中心小学)

上一篇:谈地方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方法 下一篇:在初中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几个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