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时间:2022-07-05 12:53:13

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摘要: 在小学英语课堂尤其是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上,往往会听到学生抱怨听不懂或者不想去学,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让我们的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作者结合这几年来的上课经验谈谈怎样才能让小学英语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一、创建一个富有情趣的英语环境。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学习英语是在汉语的环境下进行的。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建英语环境。如课前可以用Free talk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这种习惯,又如课堂用语也可以用英语说,例如:Shall we start our lesson now?Open your books turn to page 2.Listen to the tape now.Please read after me.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在学习询问方位的句子“Where is...?时,我设置了方位区,并标上方位词:left,right等及地名school,zoo,park,supermarket等,让学生自己尝试按路线走,感知left,right等方位词。

二、教学中适度地渗入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融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习英语,学生是非常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face,mouth,nose,ear时,我将几个学生叫到黑板前,让他们做“Touch your face /mouth/nose/ear”等动作,做对的,下面的同学说“Yes!”做错了,下面的同学就说“no!”也可以由教师说:“Touch your face.”让全班同学做动作。通过这一游戏,学生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这些单词。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习兴趣趋于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让英语教学异彩纷呈,趣味横生。

《新课程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借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情境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从而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在教学Holidays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Christmas,Easter,Halloween等西方的节日特色不怎么了解,我通过网络下载西方国家庆圣诞节等节日活动的Flash,搜集贺卡、插图和歌曲,加上解说和介绍,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给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补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语言学习的思维性相对来说不是很强,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特征来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小学生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语:Good!/Very 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且适合于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课后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将日常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使生活与教学连接起来,打破固定情境对小学英语发展约束的认识界限,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自如地运用英语,让他们学得无意,学得随意,学得乐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鲁子问.小学英语教育[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朱萍,苏晨杰.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和谐文化构建 下一篇:高血压病人夏季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