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时间:2022-07-05 09:27:59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机械基础》是技师学院机械类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训练的主要课程,对学习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文章对技师学院的《机械基础》教学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以此来改进《机械基础》教学中的传统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工人才。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现状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复杂、抽象,并且在日常学习中学生与实际接触也不多。对工程实际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中大多只能靠死记硬背,再加上技师学院学生普遍底子薄,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的热情。由于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实际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种状况,我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深入分析技师学院《机械基础》教学的现状,制订相应改进措施

技师学院《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安排过于繁杂,找不到重点,教材内容过于老化,不能及时更新教材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理论脱离实践,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不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一些实践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高效率的操作技巧。

3.教师的技能水平有限,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首先,要选择性地学习与《机械基础》相关的知识,相关课程的学习要突出重点,做到新、精、实用,这样才能较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原有的课程内容中有许多陈旧落后的知识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就意味着它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内容要有针对性,灵活性要强,要不断随着学科进步而更新教材,丰富其中的内容,引入学科的前沿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而推进社会的进步。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机械基础》实践为主的专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实践中领会专业技术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学生带到实践现场去上课,一边讲一边看,一边教一边练,也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到车间来上课以此来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靠黑板上的板书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更多的技术性知识。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达,为高职教育面向现代化提供了广阔天地,也为《机械基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机构的仿真动画,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堂上不易讲清的机构工作原理,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有趣,使得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产的全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调动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节省老师画图时间。老师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在课堂上播放工厂现场机器工作录像,使学生了解实际中机器的工作情况,对机器工作原理、各种机构的运动原理、零件的结构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机械运用意识。

三、整合《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典型内容的应用训练

《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和常用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研究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能、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一些零部件的选用和维护,重点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内容繁杂,如果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难免枯燥乏味,学生消化、吸收也感到困难。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对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做了很大的调整,遵循应知应会的原则,打破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将机械产品开发设计和机械设备维修过程所涉及的工程材料知识、材料强度和刚度分析知识、机械传动的知识、机构的设计和常用零部件选用和设计的有关知识等必需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实际机器为项目导向,以工厂典型产品开发的技术流程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双师型”(讲师、技师)专业教师更是技师学院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体现,这就使得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加强老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老师的技能水平,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发挥自己在学习上的主导作用。教师只是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在用中学、练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就会积极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老师尤其应当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教法创新,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技工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2]黄塬,浅谈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J].职业,2008.

[3]《机械基础》项目教学方法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113―114.

[4]赵凤,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7.

上一篇:基于太赫兹辐射产生的理论研究分析 下一篇: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