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政策对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作用

时间:2022-07-05 08:51:47

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政策对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作用

摘要: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严重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出现了萧条的景象。为了改变经济缓慢发展的现状,各个国家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欧洲严重的债务危机将我国的经济至于严峻的考验之下。在此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是化解危机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并且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在扩大内需方面,除了政府倡议常用的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两个重要的财政政策之外,更应该把提升和扩大居民消费作为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而在居民消费中,家庭消费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扩大内需需要不断加强家庭的消费意识,鼓励家庭消费,改变其传统的消费观念。那么,扩大内需政策对家庭消费心理意识有哪些作用呢?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扩大内需 家庭消费心理 消费信心 消费观念

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诸如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家庭成员的结果,年龄,性别、需求和动机、以及家庭主要决策者的性格等等。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主要在于鼓励消费、刺激消费、引导家庭消费。扩大内需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调节货币的投放、利率水平等等作用于各个家庭消费者。从而间接地引导家庭消费的心理意识,形成科学的家庭消费观念,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一下三方面来阐述金融危机下扩大内需政策对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作用:第一,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家庭消费消费观念;第二,扩大内需的政策有利于增加家庭消费的信心;第三,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家庭形成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1、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家庭消费观念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根深蒂固,而中国传统的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消费心理意识。中国传统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节俭,拒绝奢侈,量入为出的节俭型消费观念,把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世代相传。而这种消费观念是在中国以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形成的,那个世代物资短缺,供不应求,物质贫乏。这种节俭的家庭消费观是在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极端的低下的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但是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从城市到农村,从东北到西南,中国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吃穿用基本是不用愁的,除此之外,据数据现实,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超过了10亿,加上持有的金融证券,居民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不低于15亿。这就说明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已经具备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消费条件。

此外,又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加上受到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影响深远,家庭中的消费主体――青年夫妻,在分配家庭收入时,总是考虑到小孩教育和老人养老问题,因此,他们总是把家庭收入以储蓄的方式用于小孩的教育基金或者养老基金,却不敢用于显示的家庭需求。这种传统的崇尚节俭的节俭型消费观念严重束缚这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全社会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并且也成为制约和束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之一。而扩大内需,鼓励积极的家庭消费观念,倡导旺盛的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持久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了扩大内需,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提高薪金水平,提高工职人员工资;降低利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免除消费后顾之忧……如这些扩大内需的政策一方面可以让家庭免除后顾之忧,从而把家庭收入进行更合理的分配,用于现实的解决问题,解决生活需求,适当地进行享受性消费,适当地进行诸如旅游、进修方面的投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家庭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拉动经济的增加。

2、扩大内需的政策有利于增加家庭消费的信心

在扩大内需方面,政府千方百计地改善消费环境,增强社会公众的消费信心。一方面进行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提高薪金水平,减低利息率,增加家庭是收入水平,增加其可以支配额资本。一般而言,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家庭收入的增长也会带动家庭消费的增长。一个家庭之所以节俭不仅仅是拒奢尚俭的美德在作怪,更主要的还是家庭没有富余的资金来消费,也就是归根到底是没钱,而收入增加了,家庭支出、家庭消费也会相应地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就我国而言,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城市消费品市场大体会增长1.05%;农民收入每增长1%,农村消费的零售额大体会增长1.18%。有其是对于中高收入阶层,他们本来的收入水平就已经可以达到合理的分配和消费,足以满足老年的养老和小孩的教育资金,如若增加其收入,他们收入的必然都会用于现实中的消费。因此说,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源泉。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家庭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这也就是我国在金融危机下要立足于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在扩大内需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提高城乡家庭收入的措施,确保城乡家庭的增收,不仅有利于增强家庭消费的信心,也有利于家庭消费会更趋于合理化。

另一方面,在解决家庭普遍把收入进行储蓄投资,而不是用于流通的这个问题中,国家加快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立,减缓居民储蓄防病、养老及子女读书等方面的压力,增加即期消费。我国家庭历来奉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哲学理念,对未来经济发展和对家庭收入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预期过于悲观,加之近年来各种天灾人祸不断,造成广大家庭对未来风险性支出的预期上升,广大的工薪基层家庭不敢贸然消费,总是对未来的消费有一种后顾之忧,这样也就造成了他们的收入除了必须的日常生活开支外,他们不愿意再支付其他的支出,诸如旅游、进修等。所以,我国的家庭储蓄在银行存款利率一而再,再而三降低的情况下仍然居高不下,并且持续增长。

因此,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提薪,降低利息率,还是推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分配制度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广大的家庭消费者有消费的资金,从而增加消费,促进经济的增长。并且,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合理的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切实把解决社会家庭工作在住房、医疗、教育、失业救济等方法的后顾之忧落到实处,才能消除家庭对未来经济能力的悲观估计所产生的不安定感和不安全感,才能让广大家庭在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欲望,增加现实消费,增强家庭消费的信心。

3、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家庭形成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影响家庭消费方式的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政府的扩大内需政策则是经济因素中主要方面。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扩大内需政策来引导家庭形成新的消费观念。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在分配的财政政策来增加家庭消费者的工资收入,增强家庭的购买力;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的就业政策来促进家庭的就业和再就业,从而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制定商品普遍价格水平的价格政策来引导家庭的购买欲望;通过决定货币的投放和调节利率水平的高低的金货币政策来适当地减少家庭储蓄的比例,增强其用于消费的支出比例,调节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通过设置家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社会保障制度来减缓家庭的因为养老、防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消费的信心。这些政策都有力地促使家庭形成新的,与时俱进的消费观念,形成新的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说的新型的消费方式是指家庭消费朝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发展。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消费结构也不断的优化,用于旅游、娱乐等享受型支出不断提高,用于进修、充电的发展型支出比例也在上升,而用于直接的物质消费不断的比重不断降低。此外,现金消费的比重也不断的提高。新的消费方式,是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也是政府扩大内需政策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家庭消费方式的改善,会带来大量的新需求,例如从对广播的需求到对电视的需求,再到对电脑的需求;从对自行车的需求到对摩托车的需求再到对小汽车的需求;从对公交的需求到对地铁的需求再到对brt的需求。这样无疑能有力地促进商品的更新换代和推陈出新。从而刺激经济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消费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也会随着消费方式的发展方向,不断的超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式发展,从而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的幸福感。

4、结语

众所周知,家庭消费是社会最终消费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消费心理意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国情直接影响影响家庭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量,从而也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下,政府采取各种各样扩大内需的政策来改变传统的家庭消费心理,形成新的消费观念,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扩大内需对家庭消费心理意识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非常实际的课题,还有待于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聪治.不安全消费心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

[2]蔡靓.现代消费心理引导下的界面设计[J].台州学院学报,2008.02.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华夏出版社,2005.

上一篇: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宝墨园 下一篇:基于熵权D-S理论和心态函数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