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政治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时间:2022-07-05 08:08:00

活用政治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国家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作为培养人文素养主阵地的政治课,教师应挖掘教材深刻人文内涵,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学生自主性,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以教师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 自主性 人文内涵 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9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国家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人文素养的缺乏甚而缺失,将会是政治教学的莫大悲哀。那么,作为培养人文素养主阵地的政治课,应如何渗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1 挖掘教材深刻人文内涵,促进学生厚积人文底蕴

作为人文精神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每一课、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交叉点,这是走出单纯人文知识传授的认识圈子的一个关键。只要认识到位,就会找到机会。结合教材“环境保护”教学时,我通过一幅环境恶化的漫画,让学生很快得出大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人类破坏了自然,破坏了环境。教师适时点拨,引出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增强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提升人文情感

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书本的一些插图变活,使静态的教材文字变为动态的画面,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收集积累一些对教学有用的视频,通过补充这些教材没有的资料,以鲜活的图像感召唤醒学生人文情感。如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运用多媒体将神舟五号、六号、七号发射成功课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那铿锵有力,一语中的精彩解说,那时而舒缓时而紧张的扣人心弦的音乐伴随着象征科技突飞猛进时的阵阵涛声,完全把学生带入到了科技的浪潮之中,学生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个个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同学们受到生动形象的人文教育。

3 发挥学生自主性,激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持续发展的过程,交往的本质是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他们精神自由,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通过学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地说,如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对抗辩论、师生对话等的形式,了解其内心世界、思想动向和价值判断,疏而不堵,因势利导,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从点点滴滴中激活学生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真善美的东西,增强他们独立进取,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获得个性的宣泄、张扬和解放,充分激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

4 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促进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在教学中,只要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的就应该联系,绝不能从课本到课本、从理论到理论、从空洞到空洞。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课文知识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并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及家人朋友平时的消费中上当受骗的经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学生耳闻目睹此类事情太多,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群情汹涌,义愤填膺,大骂无良奸商。我趁势告诉学生: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人类的经济活动又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介于伦理道德的范围。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我国最缺少的资源是什么?答曰:信用。古往今来,诚、信二字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和行为指导。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起码的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有些人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毁约、诈骗、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凡此种种社会现实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教育内容,因而以这些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

5 教师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树立崇高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格形象对学生是无形却又是最有力的教育,是一种“不求而至,不为而成”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最有效的教育。教师在给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一则报道记述了一名初中生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下的变化,仅仅因为换了一个老师,“一点尊重、一点鼓励、一点欣赏,竟使一个棍棒下从不流泪的孩子会哭了,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从此变了一个人……”可见,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既要有严格要求,又要有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引导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强化人文素养。当然,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还会受社会的、舆论的、学校的、家庭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许我们的工作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巧妙灵活的运用教材、时政、生活实践等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教育,我们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进人文素养,拥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S].

[2] 马小平.人文素养读本[M].

[3] 龙应台.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J].新一代,2011(6):2.

上一篇:高考数学如何得高分 下一篇:浅析农村学生辍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