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化隐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时间:2022-07-05 05:42:54

【摘要】名词化隐喻是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的重要内容,作为实现语法隐喻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名词化隐喻在二语习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语法隐喻视角下的名词化隐喻来探讨解读名词化的功能及其复杂性,进而指出名词化隐喻的现象将带来二语习得的困难。因此,学习者应逐步培养隐喻化的能力,才能恰当运用名词化隐喻,提高二语习得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语法隐喻;名词化;二语习得

1.引言

名词化隐喻研究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的学者也对名词化隐喻的功能做了很详细的研究,比如范文芳就名词化的语篇衔接作用做了探讨和总结。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研究者关注的是语法隐喻本身的内涵分类及其功能,很少涉及到语法隐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名词化隐喻,作为语法隐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二语习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本文试图从名词化隐喻的角度来探讨第二语言的学习,希望对二语习得和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丰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的内容。

2.语法隐喻视角下的名词化隐喻

事实上,隐喻后的名词化结构和一致式表达相比较,这种隐喻式的表达更能提高语篇的信息度,使得语篇的信息含量增加,词汇密度增加,提高信息容量,进而使得理解难度增加,请看下面的例子: Lobbying①,a practice as old as the nation’s government got its name from the cozy relationship struck up in lobbies of the Capitol and nearby hotels between members of Congress and those seeking favor.(U. S. News & World Report,February 25,1985)(周学艺,2001)Lobbying is a practice as old as the nation’s government. Members of Congress and those who sought favor struck up a cozy relationship in lobbies of the Capitol and nearby hotels. The name of lobbying thus came into being. 根据lexical density = lexical items÷ranking clauses,①句的词汇密度为23,而②的词汇密度为6.25。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名词化的结构无疑增加了学习理解的难度,所以需要在习得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名词化隐喻的复杂性特点和功能。

通过分析讨论,可以看出名词化隐喻使得语篇的信息量增大,在有限的篇幅中能够使信息压缩,词汇密度增大,这就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需要读者细细思考斟酌,所以基于名词化隐喻的种种作用,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3.名词化隐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语法隐喻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当然作为语法隐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名词化隐喻也具有复杂性。在一致式的体现中,一个语法范畴能体现一个语义特征,而在隐喻式中,一个语法范畴却能体现两个或多个语义特征,但是名词化隐喻后的句子会有几种不同的语义,造成意义的泛化。请看下面的例子: is impaired by alcohol. ①②alcohol impairment. 在第二个例子中可以有两种解释:alcohol impairs something or somebody 或者是alcohol is impaired. 但是在第一个例子中只有一种解释。很显然,名词化隐喻增加了例②的语义特征。读者在理解过程中需要借助上下文来推断其确切的意思。如此看来,意义密度大是造成语言学习者理解困难的原因之一,这也影响了二语习得效率的提高。

此外,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输入质量关系到第二语言学习是否成功。Krashen认为,习得者是通过理解含有i+1的语言习得语言的,其中i代表习得者现阶段水平,i+1代表略高于i的水平。由此可见,学习者是通过获取足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的,如果语言输入的材料能够被理解,那么习得的效果会越好。反之,如果语言输入的材料越难理解,越复杂,那么学习的效果会越差。

结语

近年来语法隐喻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实现语法隐喻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名词化隐喻更是中外学者讨论的热点。但是,对于名词化隐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影响却涉及的相对较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名词化隐喻能够使整个语篇紧凑,简洁,增强语篇的客观性,但是由于名词化的结构使得语篇的信息容量增大,词汇密度提高,这就使学习者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增加了理解难度。然而,通过学生不断培养隐喻的能力和教师有意识的提醒,学习者会逐渐具有创造隐喻的能力,而且二语习得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Hu,Zhuanglin. 2000. The Role of Process and N om inalization in Gram m atical M etaphor[A]. In Huang Guow en,et al(ed.)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C].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pp.80- 96

【2】Halliday,M . A. 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 ar [M ].London:Edw ard Arnold.

【3】Halliday,M . A. 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 ar [M ].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Krashen,S. D. 1983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 London:Pergam on Press.

【5】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2000,04

【6】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研究》,1996,06

【7】周学艺,《英美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第二版)[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敏(1986- 01- 02),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现任教于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上一篇:构建健康鲜活的军事校园“文化生态” 下一篇:HSK向MHK过渡时期预科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