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给力的语文老师

时间:2022-07-05 05:12:23

做个给力的语文老师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育也就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文课,更被推到教育改革的前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课教学的教师,我感触很多,以前那种“学不会,讲会;讲不会,考会;考不会,抠会”的死板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和学生,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眼见开阔,见多识广,脑子里早已被那些稀奇古怪的动漫、电脑游戏和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所强占,他们对于课本中的知识、课堂上的学习早已厌倦。可作为我们教师,又早已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依靠,细想想,教了20多年的学,到现在不教书我们能干什么!所以,如何上好自己的课,如何上出高效的语文课是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那么,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语文老师必须多读书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个知识的获得,除了我们的生活阅历,人生感悟外,还需要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样语文课上你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适时给学生做好点拨、引导,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对所学习内容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语文教师必须学会煽情

煽情是一个语文教师在学生情感处于不兴奋期或休眠期时采用的调动学生情绪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这项才艺,这样课堂上你才能尽可能的施展才艺,使学生在你的才艺展示中陶醉,进而煽动起他们的情感与作者共鸣。《苏武牧羊》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诗歌,需要引导好学生自学好。诗中抒写了汉武帝时期的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单于扣留,还“说等公羊下崽”的时候,才允许他回家,这样苏武在北海边牧羊了19年的故事。这个故事歌颂了苏武顽强不屈、坚决不从、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但真正了解苏武其人其事的学生并不多,所以,课前导入时,我把苏武的生平、事迹及其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讲到动情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两眼的光彩,我知道他们都进入了角色。然后让学生自读自学,因为刚才已了解了苏武的故事,学生在读书时声音非常高,很有气势,但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抑扬顿挫,融入角色中。为了再感染他们,我范读了课文,我加上了肢体语言来激情朗诵,让学生也用肢体语言参与,比如读到“渴饮雪,饥吞毡”,有学生用口技模拟北风“鬼哭狼嚎”天寒地冻的声音,有学生学做冬天口渴吃雪时冷的样子,学苏武吃破皮子片时,那种嚼不动,嚼不烂,难以下咽的样子。读到“白发娘,望儿归”时,我读的声情并茂、声嘶力竭,有的孩子早已泪光闪闪。当读到“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时,我做了个抱拳拜皇帝的动作,有学生拍着桌子大喊一声“好”,还吓了我一跳呢。看来,这样的煽情很成功,孩子们真正走进了文本,感情与作者、与主人公苏武融在了一起。情到此处,我大屏幕一闪:“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苏武留胡19年,可能会有什么困难?”学生们争先恐后,我能想到的未想到的他们都说了出来,我连想补充一下都没词了。我很激动,没想到课会这么顺利。下面的环节:“苏武是个怎样的人?他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一触即发,言辞激昂,争先恐后。课圆满结束!

第三、学会多给学生留白

这符合咱们的“导―学―探―练―清―五环探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白也就是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填补空白的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参与感和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也可以这样理解,当你通过点拨、引导、渲染,煽动动起学生的激情时,要把展示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让他们情所致而言语尽。别小看学生的想象力,他们的奇思妙想,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但这时候,教师要把握好火候,驾驭好课堂,学生好比风筝,只要我们拿好自己手中的线轮子,该收的时候,要及时收拢,不要让孩子们成了断线的风筝,使课堂偏离主题就行。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学生更是这样,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时,我们要调动一切手段,或转变话题、或设疑激趣、或峰回路转,只要能建立新的兴奋点,煽起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爱学,想学,乐于学习,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走进文本,能够使学生身临文本的意境中。做个聪明的语文老师,就一定能使课堂高效,也一定能上出有特色的语文课!

上一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实验稿课程... 下一篇: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