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作战装备操控方式呈现

时间:2022-07-05 04:42:49

无人作战装备操控方式呈现

目前无人作战装备主要有3种操控方式,即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车载终端操控方式和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其中,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又分手持终端操控方式和箱式终端操控方式两种。根据不同作战需求及使用场合,灵活采用最适宜的操控方式,实现最便捷的人机交互,是无人作战装备操控的终极目标。

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

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多采用触摸屏、按键和遥杆等进行组合操控,实现对无人平台的控制。其具有轻便、小巧、易携带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显示屏幕小、强光下看不清等缺点。因此,该操控方式适用于信息量不大、功能相对单一、且近距离作战的小型或轻型无人作战装备的操控。

美军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使用了多种地面无人作战装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本土的Packbot、Talon系列、“剑”式(Swords)机器人以及以色列的VIPeR机器人等,它们都是采用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进行操控的。

在我国,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反恐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等一般都采用此种操控方式。

车载终端操控方式

与便携式终端操控方式相比,车载终端操控方式具有待机时间长、通信距离远、显示屏幕大等特点,不仅可以采用触摸屏、按键和遥杆操控,还可以与手柄相结合进行操控,其功能更加强大,显示的信息量也更大、更全面,主要应用在中型或重型有人/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机以及遥控武器站系统中,可实现较远距离的操控,在国内外的应用都相当普遍。如瑞典萨伯公司的Trackfire RWS遥控武器站通过车载终端进行操控,这个车载操控终端包括射击控制面板、控制手柄和显示屏,人机交互界面人性化,能够显示武器站侦察摄像系统的实时视频图像和数据信息,实现对遥控武器站的所有操控功能。

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

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一般通过佩戴在头盔上的传感器采集信息,利用头部的转向控制无人机动平台上小型摄像机的转向;而无人平台遂行排爆任务,则需要操控人员通过遥控装置来实现。采用头盔显示器操控方式,操控人员可以将手解放出来,以便从事更为重要的工作。

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在机器人领域也有所应用。美国福斯特?米勒公司的MAARS机器人即采用了头盔显示器操控方式。该机器人系统装有被称为“Head-Aimed Remote Viewer(HARV)”的装置,士兵可从头戴单目镜看到无人作战装备拍摄到的影像。士兵的头部转向一个方向时,装在无人作战装备上的摄像机就会转向同一个方向,即由头部的转向控制摄像机的转动,从而使士兵腾出双手进行操控,使用非常方便。HARV系统装置开发商——美国Chatten Associates公司称,装上HARV装置的士兵执行任务效率可以提高3~4倍。

法国萨基姆公司推出的无人地面车辆也应用了头盔式控制系统(HAMMI: Head-Aimed Man-Machine Interface)。该无人地面车辆的行进仍采用传统的操纵杆遥控,但车上的小型摄像机则通过操作者头部的运动进行控制,使其可以随着操作者头部转动,操作者可通过头盔显示器观察周边情况。

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还应用于头盔随动武器瞄准系统中,该系统主要应用于作战飞机的飞行员对武器系统的操控,它通过飞行员头部的转向控制空对空或空对地目标搜寻系统的转向,通过转动头部到目标位置也可将武器指向目标。头盔随动武器瞄准系统在战斗机上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且非常成熟。

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通过操控人员头部转动与遥控装置的配合使用,控制无人平台执行任务,具有操作敏捷、灵活、直观的特点,可提高无人作战装备的快速反应与精确打击能力。与便携式终端和车载终端操控方式相比,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该操控方式利用士兵的头盔作为承载平台,配装头戴显示器,配合手柄使用,较便携式控制方式终端、车载控制方式终端在体积、质量方面大大减轻,方便携行。

二是该操控方式尤其适合夜晚隐蔽性操控以及白天强光条件下使用,头戴显示器为无光源操控,夜间使用避免目标暴露;头戴显示器靠近眼睛,不受强光影响,屏幕上的信息清晰可见。

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作为便携式终端和车载终端操控方式的有效补充,可在特定的应用场合发挥优势,实现士兵对无人作战装备的快捷操控,提高无人作战装备的操控效率。头戴显示器操控方式也可应用于其他装备的伺服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一篇:一路走来:中国军用电起爆器(下) 下一篇:世界罕见的第一挺马克沁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