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时间:2022-07-05 03:41:26

如何突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摘 要:在新课程要求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就这一问题做了几点阐述和归纳,望大家指正。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主体;难点突破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数学教师在上课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013年9月16日上午,我们在西北师范大学观摩了录制的甘肃酒泉育才学校毛晓兵老师讲授“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一)”的一节课,问题提出的背景是利用数学中的“等积性”列一元一次方程。等积性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毛老师设计了这一环节:把一个圆柱形水箱中的水,底面直径和高均是4米,倒入底面直径是3.2米的水箱后,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直观看出水位高了,但水的总体积前后相等,最后求出箱中水的高度。对这一难点的突破,毛老师的设计生动、直观,也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观后,引发诸多讨论,围绕突破难点如何设计,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中数学知识总体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难的地方主要是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以及一些几何问题,方程一般只要懂得一些解法以及应用题,不等式和方程差不多,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学习、总结和摸索,针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数学方法和策略,实现数学课教学的三维目标。

就这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归纳如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对基本的知识点如意义、性质、法则理解得不够熟练造成的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探明思路,使学生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组织学生积极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已有知识与复杂问题的连结,达到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目的。

二、对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得不好,导致许多问题难以理解和解决

主要体现在函数的学习上。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中最能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内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图象的形状与性质,把难点化整为零,分散进行,逐一突破让学生感觉到过渡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点了。

三、对一些特殊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得不够,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

一些特殊的知识点,有特殊解决方法,要找规律,抓特征、特点,例如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许多学生不会,首先把二次函数y=ax2+bx+c利用配方法,转化成顶点式y=a(x-h)2+k的形式,确定其顶点坐标(h,k),关键是搞清楚y=ax2与y=a(x-h)2+k之间的变化规律,有两种途径,结合图形一目了然。

(a)把y=ax2先向左(右)平移h个单位,再向上(下)平移k个单位。

(b)把y=ax2先向上(下)平移k个单位,再向左(右)平移h个单位,当k>0时,向上平移,k0时,向右平移,h

总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认为很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由旧到新过渡好,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在已有的知识参与下进行,脱离了已有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导致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最终导致学生认识上的困难,难以掌握新知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法”。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认真只能做对,用心才能做好。”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

上一篇:解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