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写生漫谈

时间:2022-07-05 03:31:10

【前言】水墨人物写生漫谈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水墨人物写生漫谈

水墨人物写生是面对客观对象――模特,用笔墨在宣纸上表达对写生模特的感受。但想要用中国绘画所特有的笔墨在宣纸上很好地把客观对象的形与神表达出来,却是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实践能力与技巧方能完成的。中国画的特殊材料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像油画材料那样可以反复叠加、覆盖,中国画的笔墨一旦落到宣纸上,就无法再减掉,只能是继续丰富的一种“加法式”的绘画,在限制之中使水墨人物画写生逐渐发展、丰富起来。

当我们面对模特进行水墨人物写生时,人物造型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关键性的绘画问题,人物造型是否协调、舒服、自然,神情表现得是否充分、深入,都是画面中被关注的视角。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握客观对象的造型问题?每个人的绘画实践能力不同,也有所差异,但就普遍性来看,首先是要面对模特用炭条起个稿子,从构图及人物造型上去研究对象,在稿子上基本解决构图问题,也就是把创作的意识渗透到平时的习作写生之中,使写生的习作也能够成为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存在,这样在平时的写生训练中融入创作的意识,既有助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画面,又有助于创作的构图训练。构图基本确立之后,就涉及到了写生中最重要的环节――人物造型,也就是要观察、研究客观对象形体结构及神情动态,在稿子上把对象的形与神充分地表达出来。人物的造型有其复杂性、丰富性,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素描中对人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理性认识,加之对写生对象的感受来丰富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当代的人物造型是对传统人物造型的发展,已经加入了西方素描中有利于中国人物画造型的绘画元素,科学的分析、研究人物的解剖、透视以及对人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理解,使人物写生的造型更趋于科学性、现实性。当我们把模特的形体关系画正确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线造型。当在起稿子的阶段,要把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用线画明确,特别是暗部,一些结构已被含在光影之中,我们要进行分析、研究明暗光影背后的形体结构关系。如果在稿子上把暗部用调子涂黑,而不去画里面的形体结构,那么落墨时如何勾线,又如何皴擦,肯定是无从下手,只能用一大片、一大片的黑墨敷衍过去,这样最终会导致整个画面只是软遢遢的、游离斑驳的黑墨块,既没形体也没笔墨。只有把对象的形体结构用线画得充分、舒服,落墨时才有了依据,特别是对象的暗部,也要把结构关系表达明确之后,再落墨,这样既可以用墨线勾结构,又可以对形体进行皴擦,再给予渲染,这样不仅形体结实,符合客观对象的感受,笔墨也得到了升华,有笔有墨,有骨有肉。

在开始准备进行水墨人物写生之时,首先要考虑到该如何落墨的问题。当在画写生对象体貌特征、形体关系的稿子时,要考虑到如何用笔墨把稿子中的内容更好地表达出来,这就涉及到了水墨人物写生的中心环节――笔墨语言的表达。当对象的形体关系、神情动态在稿子上画得舒服、自然时,此时该如何落墨心中已有数,但这也只是一个雏形,还要根据落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笔墨会再有所调整、丰富。单纯谈笔墨是很枯燥的问题,但把笔墨放到写生之中谈,就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写生是面对模特,是活生生的人物,既有写生对象形体关系的丰富性,又有写生对象具体可感的人物自身情感的状态,我们可以从写生对象身上观察、发现、反复研究,如何将写生对象复杂、生动、丰富的形体结构关系用既符合写生对象的形体结构,又适合笔墨发挥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笔墨语言不是用传统人物程式化的笔墨语言去套写生对象,而是把写生对象作为发挥笔墨语言的主要因素,在写生对象的身上探索、挖掘,自然而然的笔墨语言就会形成,这样形成的笔墨语言不是程式化的语言形式,而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笔墨语言。

当今的笔墨语言是对传统笔墨语言的发展与丰富,这还是有赖于当代的绘画训练环境。我们从小就拿着与古人不同的笔,接受着西方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的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我们当代的水墨人物画才能够继续向前走下去。我们正是因为接受了西方素描的训练,从而获得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从中西方绘画因素中提取有利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的绘画元素,更进一步利用我们强有力的素描造型基础与中国所特有的笔墨相融合,发展、扩大中国画笔墨的内涵。

水墨人物写生还有更大的空间等着我们去探索,但这必须是建立在尊重写生对象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去学习、研究传统人物画,决不能把传统写生样式化后去套用任何客观对象,就像万能公式一样,不管客观对象怎么样,一成不变地把传统套在客观对象之上。在写生中客观对象永远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焦点,也就是内容决定形式的表达,因为客观对象的身上有着最自然、最生动、最丰富的绘画资源,我们的绘画作品永远都是在努力追求贴近客观对象的真实感受,在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中,不管是人物造型也好,还是笔墨语言也好,都是要根据写生对象的具体而真实的特征为依据,这样的绘画作品才贴近现实生活,才能感人。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上一篇:现代陶艺教学与市场的科学结合 下一篇:攀登丝弦艺术高峰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