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素材论据

时间:2022-07-05 02:15:35

在议论文中,素材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据,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则更有力。论点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就更有说服力。下面以一篇考场作文为例,谈谈议论文素材运用的技巧。

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我们渴望光明,憎恨阴影,但人生难免有阴影。当阴影笼罩我们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听天由命、束手待毙,而是走出阴影,撑起一片光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鲜明地表达了阴影对光明的铺垫作用。古今中外,将阴影转化为光明从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

年少得意的张居正第一次参加乡试,却意外落榜。对于这位天才来说,这无疑是人生的阴影,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努力,走出了阴影,后来作为内阁首辅,推行改革,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试想,张居正如一帆风顺,大明帝国可能只会再多一个唐寅,而正是阴影使他的心态更成熟、阅历更丰富,为变法打下基础。张居正勇敢面对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

古人如此,今人亦不逊色。篮球界传奇巨星乔丹在1985~1986年赛季严重受伤,甚至必须以轮椅代步。这显然是人生的一大阴影,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趁此机会观看比赛录像,找出自身不足。最终,在下一个赛季,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23号。同时,也正是这次阴影让他学会了保护自己,而这一点保证了其职业生涯达15年之久,成为其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面对阴影,坦然相对,在阴影中积蓄力量,才有了世界篮坛神话――红色23号。乔丹面对阴影,不垂头丧气,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为成功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轼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获得“光明”;海伦・凯勒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光明”;张海迪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身残志坚,最终获得“光明”……仁人志士用生命诠释了“让阴影撑起一片光明”这句话。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阴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将阴影转化为光明。莫因阴影遮望眼,走出阴影,去创造属于我们90后的辉煌!

这篇考场作文除了论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衔接合理的特点外,作者巧妙运用作为论据的素材也是文章出彩的重要因素。

1.筛选素材“三重三轻”

《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使用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言论和事例,具有“四性”的特点,达到了“三重三轻”的要求。

所谓“四性”,即事例的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所谓“三重三轻”,即“重文轻理”(偏重带有文学色彩的人和事)、“重冷轻热”(避开热点事例,不选“曝光率”过高的事例)、“重今轻古”(多选一些现代的例子,少用一些古代的例子)。

考生坚持以上述标准筛选素材,就能杜绝“司马迁被割来割去;项羽的刀在脖子上就没有拿掉过;韩信在别人的胯下永远站不起来;屈原不知跳了多少次江,简直是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的事例“扎堆”的现象。

2.处理素材灵活变通

张居正、乔丹、苏轼、海伦・凯勒和张海迪的人生都是复杂、坎坷、曲折的,其生命的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既能论证“走出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的论点,也能论证坚韧不屈、不向命运称臣等观点。作者对他们的人生经历予以适当变通,进行恰当处理,仅选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光明”的一面,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写作前,考生虽然有目的地积累和准备了一些素材,但是很难达到每一个素材对应一个观点的效果。如何根据不同的观点有效地利用素材,进而写出高水准的议论文?这就需要考生像《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的作者一样,对已有的素材进行灵活变通,恰当处理。

变通和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据故事的情节拓展故事,二是抓住关键语句“复活”故事。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变通”事例时,必须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对已有的素材进行裁剪或扩展,切不可搞游离于主旨之外的“变通”。

3.分析素材深刻到位

在议论文中,如果说论点和论据是文章的灵魂和血肉,那么,论证就是文章的骨骼了。一篇议论文,如果缺少了对素材的分析,就会犯罗列事例、以叙代议的毛病。那么,文章的论点就难以“立”起来。因此,考生很有必要在引述素材作论据的基础上,对所引述的素材作深刻而全面的分析,发掘素材的实质和内核,让素材与论点产生必然的联系。只有这样,事例素材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证明论点的论据,论点才会更加鲜明,作文的说服力才能增强。

议论文中周密的思维、周全的论证、严密的逻辑,就好比架设在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桥梁。有了这样的桥梁,论点和论据之间才有联系的纽带,所引述的素材才能成为证明文章论点的强有力的论据。

《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注重对文中所引素材进行深刻分析。比如:文章第二段,作者引述孟子的著名言论后,用“孟子的话鲜明地表达了阴影对光明的铺垫作用”一句,揭示了这一素材论据对论点的证明作用。第三段在引述了张居正的事例素材后,作者作出了“试想,张居正如一帆风顺,大明帝国可能只会再多一个唐寅,而正是阴影使他的心态更成熟、阅历更丰富,为变法打下基础。张居正勇敢面对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的分析,使这一素材论据有力地支撑了论点。第四段在引述了“红色23号”的突出事例后,作者用“面对阴影,坦然相对,在阴影中积蓄力量,才有了世界篮坛神话――红色23号。乔丹面对阴影,不垂头丧气,在阴影中撑起了一片光明,为成功作了很好的铺垫”的分析,始终紧扣论点。由于析例深刻、到位,文章便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力量。

4.锤炼素材语言出彩

陈述素材的语言如果枯燥乏味,文章将为之减色,实在令人惋惜。考生在引述事例时,应该锤炼所用的素材,使文章的语言闪烁出熠熠光彩。

议论文在叙述事例时,若能适当运用一些四字或六字短语,就能使语音铿锵有力、节奏感强,文章便会在众多平庸的叙例中脱颖而出。例如,《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引述乔丹的事例素材时,有“面对阴影,坦然相对”的四字句;引述张居正推行改革的经历时,有“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六字句。这些都是对素材加以锤炼的结果。

此外,考生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几个事例素材组成排比句,或在叙述事例时使用排比,就能产生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效果。“苏轼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获得‘光明’;海伦・凯勒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光明’;张海迪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身残志坚,最终获得‘光明’……”这里选取古今中外的三位名人事例作为素材,集中论述了文章的论点,且将事例素材加以锤炼,组成排比句。这不仅加强了语势,而且更有力、更集中地表达了文章的观点,的确为文章增色不少。

上一篇:把议论文写出散文味 下一篇:议论文辩证分析的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