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施招 丰富论据

时间:2022-10-30 03:45:2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初中生要能够写简单的议论文。”

拥有足够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是“能写”议论文的保证。一些同学作文时,在审题后,常有无米为炊之感而无法下笔,写议论文也是如此。一时没有论据,千万不要望“据”兴叹,坐而待毙,下列妙计可以让你“巧手”能做“无米”或“少米”之炊。

一、以类代个,无中生有

作文没有合适的论据时,可以紧扣论点,巧妙虚化,不具体到某个人、某件事,而扩展到一类人、一类事,即用类型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的行为共同点集合起来,把一些人的事例作为共同规律来写,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翻开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君王的昏庸,王朝的颓败,忠臣蒙受“莫须有”之罪,奸佞飞黄腾达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佞臣往往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如簧的舌头,三言两语套套近乎,就成了皇帝的亲信和近宠,而一旦君主偏听了他们的谗言,不广泛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就会制造悲剧。所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大到一国之君,小到寻常百姓,要处理好一件事,都要广泛地听取不同人的不同意见。

将历史上昏君误国、奸臣当道的事例当成一般规律,作为例证,以类代个,就聪明地弥补了典型例证的不足,还使文章显得理直气壮。我们甚至可以采用排比句进行说理论证,这样,不但可以掩饰个例不足的欠缺,而且可以提升句子的文采,增强说理的气势和说服力。不信,请看:

小草被狂风压弯了腰,可它告别悲观,风雨后重新振作,面向朝阳;鱼儿被江流冲离了港湾,可它告别悲观,逆流而上,最终在故乡快乐地生活;云朵被风儿吹散,可它告别悲观,重新聚拢,为大地降下甘霖。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痛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二、以喻代例,飞扬文采

当你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论据依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时,不妨以比喻、比拟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用斐然的文采和高超的说理技巧来赢得阅卷老师的喜爱。如,

松树放弃了沃土的安逸,选择陡峭的山壁之后最终有了傲立风雪的雄姿;小溪选择了奔向大海的执著之后,最终获得了波澜壮阔的气势;白云选择了蓝天的深邃之后,终于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绝唱。

你看,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以诗意的语言罗列了自然界中众人熟知的内容,不仅使文章内容显得丰富,还巧妙地弥补了论据的不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提升了文章语言的档次,一石三鸟,让人称叹。

三、正反对比,化少为多

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论证方式之一。一正一反,不仅对比鲜明,耀眼突出,而且使论证严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其实,当你没有太多事例或者没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分析时,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个角度,采取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的方式来增加例证的分量。如:

实验失败了,有人说:一千次的惨败,你该收手了吧!爱迪生却告别悲观:一千次的失败起码告诉我一千种材料不能制作灯丝,我还可以有第一千零一次机会。终于在他的坚持下,灯泡发明成功了!他若没有告别悲观,那人类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那世界不知还……

细胞衰竭了,有些人悲观地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等待别人的照料。霍金却告别悲观,独自坐上轮椅,用僵硬的手指探索着那未知的世界。他若没有告别悲观,又何来一位用意志创造奇迹的伟人……

可以说,这是一种最实用也最简单的方法,当你在煞费苦心仍然没有充足的论据时,不妨采用正反论证的方法,它可以解你例证不足的燃眉之急,由一变为二,甚至变为三地彰显所用例证的张力,增加了文章的容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立足课本,就地取材

与记叙文选材一样,议论文选取例证,同样要以新取胜。何为新?笔者以为,众人很少或不用的例子而你能用就为新。当众人都把目光瞄准课外的时候,你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请看:

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些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

其实,只要你仔细研究课本,不仅课文中不少例子俯拾皆是,而且每个单元之后的“综合性学习”已经为我们准备了不少精彩实用的例子,当舍近求远而可能一无所获时,不妨回首课本。我敢说,这里,将给你意外的惊喜。

五、现身说法,娓娓细谈

当没有论据或没有称心如意的论据时,不妨尝试从“自我”身上寻找挖掘。因为“我”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瞭望千变万化世界的“窗口”,一个洞察社会现象的“平台”。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体验,将自己获得的经验或教训作为说理材料,虽然不那么经典,但更真实,能给人一种亲切感,更容易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感染读者、增强文章说服力的效果。如:

人生很难“两全其美”。从小学到现在,我几乎一直在和自己争斗着。我想在学习上出人头地,就必须加班加点,拼命做题;可是在我累得憔悴不堪时,成绩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好。有时候,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喊: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另一个声音分明在我耳边唠叨: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又何必非要走高考这条道呢?曾记得母亲常在我耳边细数着农民多么多么辛苦,我知道她是希望我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成绩一直不如意,眼看着大学的门离我一天天远去,而我还要装着很努力的样子。我常常这样深陷“二难”处境:我知道我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徒劳地挣扎,可是又没办法放弃;我想寻求别样的道路,可是“路”又在哪里呢?我只好努力向前走,一步步地走……

你看,作者现身说法,表达了一个“后进生”的内心迷惘与苦苦挣扎,读来亲切感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坚定信心,一步步地向前走,乐观而务实,给人以启迪。

以上就是让你的论据从无到有、以少变多的金点子。其实,不管写什么文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多动脑筋,一定会由“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的。

上一篇:鞋的记忆(1) 下一篇:爱的真谛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