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什么是科学”的当下意义

时间:2022-07-05 12:29:52

追问“什么是科学”的当下意义

就科学而言,中国传统的优长之处在技术、在博物学(自然志),不在数理科学。如果一味出于面子需要,挖空心思去寻找数理科学方面的世界第一,那是自欺欺人,也不能真正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世界的交汇点。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日本学者西周时懋1874年用来翻译法文science时生造的一个词。随着西学东渐,这个词连同相应的知识、观念、制度一起传入中国。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它主要指自然科学。

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泊来品,要理解科学就必须回到西方的语境中。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前后相继的形态,第一是希腊科学,第二是近代科学。希腊科学是无功利的、内在的、确定性的知识,源自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这一科学形态的典型代表是演绎数学、形式逻辑和体系哲学。中国文化以仁爱精神作为人性的最高追求,因此从一开始就与科学精神错失。

近代科学继承了希腊科学的确定性理想,但添加了主体性、力量性诉求,成为今天具有显著的实际用途,从而支配着人类社会发展、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导力量。

近代科学的主要代表是数理实验科学。它通过实验取得科学知识的实际效果,通过数学取得科学知识的普遍有效性。数理实验科学的模式最早在物理学中取得成功,以牛顿力学为标志,后来相继在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大展宏图。从19世纪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陆续转化为相应的技术、引发相关的产业革命,兑现了数理科学早期的求力理想。当然,大规模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也引发了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这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有必要关注另一种已经被边缘化的科学类型,即博物学。

博物学也是来自西方,是日本学者对Natural History一词的汉译。它是与希腊以来的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传统相对应的另一种知识(科学)类型,即着眼于事物的具体性(而非抽象概念)、探讨事物的直接经验特征(而非一般本质)的科学。Natural History译成“自然志”也许更加合适。在人类的诸种文明中,自然志(博物学)比数理科学更为常见。数理科学是希腊人的独特创造,而每一个古代的文明都有自己的自然志。自然志亲近自然、鉴赏自然,比数理实验科学更少侵略性,可以用来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古代缺少数理实验科学,但不缺少自然志。作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之大成的明末四大名著《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均是自然志作品。以自然志(博物学)的眼光重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可以获得更多的教益和启示。

追问和思考“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在今天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文化中既缺乏科学的基因,也缺乏科学发展壮大的土壤。中国人从19世纪后期开始接受西方的科学,实则是时代大变故造成的被动、被迫和无奈之举。驱动我们发展科学的仍然是富国强兵、民族振兴这样的功利主义动机,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的好奇、以求知为乐趣的自由心态远远没有充分激活。中国人要在未来引领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就不能再满足于单纯功利主义的学习和运用科学,而是要习得居于源头处的希腊科学精神,改造我们的文化土壤,使科学能够在中华文化中生根发芽,否则,科学对于我们永远只是达成其它目的的手段、工具,无法成为有独立价值、自主发育、自主生长的文化母体。

其次,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力量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新的生存危机,这种危机最早被西方人意识到,而且迅速动员了西方文化中的各种思想资源以化解危机;然而,单纯作为手段和工具进入中国的科学,如同外来入侵的物种一样,没有天敌,没有制约因素,酿成了严重的危机却不能为国人所意识到,也无法动员自身文化中的资源以克制这种危机。盛行于20世纪中国社会的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当下愈演愈烈的环境危机,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对现代科学的本质和来源缺乏基本的反思。就此而言,追问什么是科学,实际上具有极其紧迫的现实意义。

最后,正确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事关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和复兴大业。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具有现代意义,哪些方面需要发扬光大,我们就不能将传统与现实进行有机整合。就科学而言,中国传统的优长之处在技术、在博物学(自然志),不在数理科学。如果一味出于面子需要,挖空心思去寻找数理科学方面的世界第一,那是自欺欺人,也不能真正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世界的交汇点。重写中国古代科技史,不仅是科学技术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当代科学文化建设的需要。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上一篇:内容产业时代来临 下一篇:生态养鸡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