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应用

时间:2022-07-04 10:38:36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应用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理及高效使用关乎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协调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其资金合理高效利用的根本保障。本文在分析《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施行的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探讨了其在实务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了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走过场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有些单位经济管理混乱,缺乏内部控制,造成资产损失浪费;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发票或掩盖不合规支出,或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更有甚者采用“白条抵库”、虚构业务等方式贪污挪用财政资金。此外,出借银行账户、违规处置国有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财政部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希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风险。

一、《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施行的意义

1.能够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增强单位领导班子的风险管控意识,促进各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

2.为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和治理“小金库”问题提供制度性保障,防止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遏制腐败现象。

3.将预算、收支、资产管理、基建、经济合同、内外监督等纳入一个统一的管控体系中,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的同时便于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绩效。

4.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有利于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更有财政部等部门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仍然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甚至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认为预算控制就是内部控制,忽视单位内部各部门的相互控制监督职能。

2.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迄今为止,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多数单位都是用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未能包含所有人员和业务环节。因此只规定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并不能解决资金的安全性问题。没有全面有效的内控制度,使得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是虽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但却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很少。在外部监督方面,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现在大多侧重检查单位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法,较少关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从而也无法引起单位负责人对内控制度的重视。

三、《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具体应用

根据《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的描述,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针对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依照《规范》的要求,现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具体建设提出以下三个步骤:

(一)开展风险评估,确定控制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需要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工作小组应就单位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估。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控制方法。主要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

(二)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将单位内部控制活动分为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大部分。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主要有: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要定期轮岗,并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任职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加强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流程各环节的运用,减少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

(三)单位内外部评价与监督。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责权限,按照要求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单位要确保内部监督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单位负责人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对单位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国务院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检查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单位进行整改。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业务方面的规范和监督力度,比如我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完善,政府采购流程的细化和采购范围的增加,预算评审及预算绩效管理的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手续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内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全国各级财政部门普遍加大对民生政策的资金支持力度,财政收支的矛盾愈演愈烈,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经营、政府统一采购、单位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挖潜增效、控制收支以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有效机制,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张汝梅.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北方经贸,2012(05).

上一篇:土层锚杆基坑支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议实用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