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县桃树坪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

时间:2022-07-04 10:04:21

浅析凤县桃树坪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对勘查区内的地质特征、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矿石类型及围岩特征进行分析,并综合地质、构造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铅锌矿控矿构造矿床地质成矿条件

中图分类号:P61文献标识码: A

桃树坪铅锌矿区位于秦岭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凤县―镇安褶皱束。区域矿产丰富,周边地区分布有铅锌矿、铁矿、金矿、铜矿、银矿等众多的金属矿产,是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

1 区域地质

1.1区域地质特征

勘查区在区域上位于秦岭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凤县―镇安褶皱束。区内次级褶皱发育,褶皱形态多呈线状,发育沉积了泥盆系―三叠系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总体为海侵到海退旋回。

1.2构造

区域内基本构造格架为多级复式褶皱―逆冲(走滑)构造带。多级褶皱与线性构造配套发育,紧闭至向南倒转,呈线性排列。构造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褶皱枢纽多有起伏。

1.3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活动相对较弱,仅在工作区东南部出露,主要为华力西期韭菜湾单元的中粒角闪二长花岗岩。

2 勘查区地质

2.1 地层

古道岭组(D2-3g):灰、褐灰色中厚层含铁石英砂岩,硅质砾岩层;灰―浅灰色中厚层粉-微晶灰岩、生物灰岩、含砂质球粒细晶灰岩,具潮坪-陆棚相进积型地层剖面结构。

星红铺组(D3x):绢云母千枚岩、粉砂质绿泥绢云千枚岩夹薄层状泥灰岩,薄―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具陆棚-潮坪相韵律性基本层序组成的退―进积型地层剖面结构。

九里坪组(D3j):灰―紫灰色厚―中薄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夹中薄层生物碎屑细晶灰岩、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含砂质条带细晶灰岩。组成复理石韵律层,具退积型地层剖面结构。

2.2 构造

八方山―二郎坝背斜:核部为大枫沟组变砂岩、粉砂质板岩,两翼依次为古道岭组灰岩、星红铺组粉砂质板岩,南翼遭断层破坏发育不全,向北西圈闭。枢纽产状300°左右,近水平,低角度之上,早期为脆韧性逆冲断层,晚期为一左行平移断层复合。产状350-10°∠70-80°。

八方山断裂:近东西向的复合断裂,发育挤压劈理化带,炭化断层泥,牵引褶皱,古道岭灰岩盖于下盘星红铺组岩之上,早期为脆韧性逆冲断层,晚期为一左行平移断层复合。产状350-10°∠70-80°。

2.3 岩浆岩

勘查区及其附近岩浆岩不发育,未发现侵入岩体、岩脉及火山岩。

3 矿体特征

勘查区内铅锌矿体层位较为稳定,主要为中-上泥盆统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地层,赋存于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接触界线靠近古道岭灰岩的一侧,在矿化地段均发育有硅质岩,多为似层状、透镜状等。矿体岩性主要为硅质岩,层纹状构造。

3.1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组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次有黄铜矿、磁黄铁矿、菱铁矿。次生氧化矿物有褐铁矿、白铅矿、菱锌矿、兰铜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重晶石、白云石等。矿石化学成份与围岩相比有以下特征:矿石的SiO2含量比灰岩高10倍左右,虽然与千枚岩相近,但SiO2/Ai2O3比值要高十几倍,反映出二者的沉积条件有较明显的差异。

矿石主要有益组分是铅、锌,次为铜。铅一般0.5―2%,最高可达10%;锌一般1―3%,最高可达 28%以上;铜品位变化大,局部为0.4―1%。

3.2矿石组构

区内铅锌矿矿石组构主要为同生组构、成岩组构,具石英、铁白云石、金属硫化物等组成的层纹状构造。

同生组构:以层纹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为特征,金属硫化物的它形-半自形微粒与石英、铁白云石和炭质物构成毫米级的层纹,稠密浸染状或块状硫化物集合体与硅岩相间,形成一到几厘米的条带,条带中有更细的层纹,二者间无交代现象。

成岩组构:以不同程度保持的层状为特征,但矿物集合体发生了重新的分布,以它形-半自形微粒状金属硫化物集结成较粗的斑点、团块分布于硅质岩中,形成浸染状及团块状构造。常见闪锌矿、黄铁矿等的显微莓球群。

3.3 赋矿岩石与围岩

矿体的岩石主要为硅质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还有铁白云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菱锌矿等。石英微晶晶粒相互紧密镶嵌,界线清楚并具有溶蚀边缘,与其它矿物间无交代关系,可见由微细石英组成的硅质球粒,具有溶液凝聚沉淀的特征。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

4 控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

4.1地层层位对区域矿化的控制

勘查区内铅锌矿体层位较为稳定,主要为中-上泥盆统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地层,主要赋存于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接触界线靠近古道岭灰岩的一侧,在矿化地段均发育有硅质岩。

4.2基底构造背景对矿床分布的控制

区域内矿体在空间上主要呈现出南北分带,近东西向展布的分布规律。成矿热液应主要是自基底沿南侧多级控盆断裂上升并向北运移,盆缘控盆多级拆离断层是控制区域内矿床分布的同生断裂,同生断裂不仅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而且可能是形成伸展盆地的主要因素。

4.3沉积环境对矿体就位的控制

沉积相分析表明,在中―晚泥盆世,该区域处于浅水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向内陆架斜坡相过度带上,铅锌矿主要产于台地的洼地之中。

4.4矿床成因类型

铅锌矿体在剖面上,喷流-沉积型矿化位于古道岭组灰岩向星红铺组泥质碎屑岩过渡的层位,岩相则属于由浅水台地相向浅水盆地相转化的过渡相区;渗透-充填交代型矿化、和喷流-交代型矿化均位于喷流-沉积型矿化之上,这是由于同生断裂的活动同时引起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含矿热液喷流作用的结果,为同生-同沉积期成矿;后者是在沉积物未完全固结时形成,为准同生-成岩期矿化。

5 矿床成因模型

该区域矿床属于海底喷流―沉积―改造成因,其成矿模式为:泥盆纪,受佛坪―留坝隆滑构造的发生、伸展作用,在其北部发生大规模的伸展―拉张,形成凤太伸展沉降盆地。凤太海盆底部沉积柱中的地层水受隆滑构造产生的地热异常影响变热,酸度和盐度增高,在巨大热源的驱动下对流循环,并溶解了所流经地层和岩石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含硫矿体。受中、晚泥盆世隆滑构造多级拆离构造作用产生的同生断裂活动作用,含矿热液沿断裂通道向上迁移,部分成矿物质在喷出过程中,沿通道中围岩的裂隙充填交代成矿和在喷口附近沉积;大部分成矿物质随热液喷出后,沿海底运移到有利的环境中经沉积形成硫化物矿床。矿床形成后,在印支―燕山期受到造山阶段构造作用的不同程度的改造和再造。

6成矿预测

该区域是秦岭最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发育于凤太伸展盆地演化阶段的沉积地层以上古生界泥盆系为主,次为石炭系-三叠系地层。Pb、Zn及Au、As、Ag、Sb、Hg等富集场呈带分段集中分布于凤太伸展盆地分布区,并明显受北西西和北东向断裂控制。与已知的凤太铅锌矿田、八卦庙、双王等矿床相吻合。该区成矿条件良好,已知矿产丰富,目前工作程度较低, Pb、Zn等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地壳克拉克值,规模大,为成矿元素高背景区域,应是今后重要的找矿靶区。

参考文献:

(1)李锦.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浅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04)

(2)尹卫令,戴塔根.花垣李梅铅锌矿集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03)

(3)范红科,李超,张骁富等,陕西省旬阳县红花坪铅锌矿详查地质报告[Z] 西北有色研究院,2012年.

(4)申大元.四川某铅锌矿区化探异常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J].中国矿山工程,2009,(3).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下一篇:浅析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及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