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恢复与生态学基本理论观点及框架体系初探

时间:2022-07-04 07:56:48

景观恢复与生态学基本理论观点及框架体系初探

摘要:本文以我国目前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概括阐述了景观恢复与生态学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理论观点与框架体系。此文乃系列性研究的开端,后续内容将以理论与现实问题和实践的结合为主。

关键词:生态系统景观整体性理念恢复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景观恢复与生态学作为当今世界前沿学科,为人类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信息社会的过渡与发展提供了跨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多功能、自组织、整体、综合的,基于生态多样性与异质性的景观研究理念与方法。这一学科不仅对于全世界的整体景观发展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意义,更对目前仍处于高能耗、低产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景观多样性日渐衰微的我国具有着亟待学习、引进、应用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景观恢复与生态学由以色列著名生态学家、景观恢复生态学家Zev Naveh教授以毕生精力所进行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所建立的,2007年由其所着Transdisciplinary Challenges in Landscape Ecology and Restoration Ecology 的出版是此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可以说,Zev Naveh教授的学习、学术研究历程即是其历史发展过程,他1919年生于德国;1935年迁至耶斯列(Jezreel)山谷的Kibbuts Ginegar农庄;1938年在加利利(Galilee)西部建立Mazuba集体农庄;1945年始,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取得农学(agronomy)硕士与生态学博士;1958年至1960年成为加利福尼亚林学院客座教授并成功发展而为生态学家;1965年在海法市以色列技术研究所(Technion)进行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教学与科研;1987年退休。其有关于多功能生态景观整体、综合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亦曾受到了相关领域的诸多专家、学者、教授的影响与启发,包括火生态学教授H·Biswell,生态系统学教授A·M Schults,土壤学家H·Jenny教授,遗传学家H·G·Baker教授,进化论学家G·L·Stebbins,文化地理学家K·Sauer,最早思考整体论的生态学家Frank Egler教授,生态学之父E·P·Odum教授,植物生态学领域“巨人”Whittaker教授,生态学家F·Di Castri和H·Mooney教授,中欧最出色的植物生态学家Wolfgang Haber教授,景观生态学创始人之一的Isaak Zonneveld教授。

景观恢复与生态学首先对生态系统与景观的概念进行对比性的定位,从而使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与学科中相关概念的比较中做出了更为准确的评价和界定。在针对以往均将其视为模糊不清、边界不明的,且并不具体和从未将人类系统纳入其中的功能系统不完整、不确切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系统是功能上相互作用的系统,这种相互作用表现与界定在生物、非生物环境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动,与此同时,这一流动的体系具有一定的边界,是在不同尺度上的一些内在联系。据此,他认为景观作为基于生态系统的另一种实体性表现与视觉性展现,是具有清晰边界和时空存在的生态系统与密切联系的自然、文化实体。生态系统与景观的区别在于生态系统研究的主体,即其研究主体的复杂性是有序、一维的,在自然——生物——生态的序列内的发展过程及生物物理信息,而景观概念则在此之上大大得以延展,不仅要关注自然生物生态过程,更要纳入对景观演化产生影响作用并以文化作为信息传递途径的人类认知、意识、思想的内容与影响结果,这种影响结果亦以相互交织的自然景观格局和文化景观格局为表现,因此,这也限定了景观研究的双重视角乃为将它视作连贯的、整体性的空间和思维系统。

其次,提出将整体性景观理念纳入恢复生态学的框架之内,即整体景观恢复(whole landcape restoration),正是因为工业化时代造成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生态危机才促使了恢复生态学在人类社会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型之时显得如此重要,在Naveh看来,这就是一场革命,而纳入了整体景观理念的恢复生态学不仅是革命的主导更将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此同时,强调了整体景观恢复的重点应在于恢复所有健康的、有吸引力的景观中促使其保持可持续性的所有因素与过程,在更高层次上要求人类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行为不影响、不破坏“生物多样性、生态与文化异质性之间各种流的动态平衡”。

再者,提出了多功能景观整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围绕将其视为具体的、有自组织、自超越能力的自然——文化混合系统被界定为10个前提:(1)多功能景观是不是一维的、线性的、机械的,而是“活态”的体系,是容纳在更高一级的自组织、非平衡耗散结构系统中,活态并协同进化的一部分;(2)多功能景观的作用与功效并非简单的因素相加,因其是独特的格式塔系统,所以必将大于各部分之和;(3)既然多功能景观是活态的协同进化的一部分,因此其必然隶属于自然等级组织体系与全球生态亚等级体系的一部分;(4)作为一种整体性的视野,多功能景观具备两个观察角度和两个方面,而这均给予其是一种复杂的自然——文化相互作用系统;(5)以小见大,每一个多功能景观都是一个独特的格式塔体系,亦都是人类整体生态系统格式塔结构的具体化;(6)“总体景观生态多样性”指数将成为评定多功能景观中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态异质性量化结果的通用标准;(7)超越阿基米德和笛卡尔规则,进一步开拓多功能景观的整体性视野;(8)运用整体性的视野,坚持从自然与认知系统两方面认识景观的整体性、综合性与全面性;(9)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所作出的整体性评定必将成为评价景观“硬”、“软”价值主体;(10)在后工业化社会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消除生物圈与技术圈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人类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演化能更为健康与可持续。

此外,Naveh教授还提出了多功能、自组织生物圈景观不仅对于生物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对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目前由于社会的不平衡发展,都市——工业技术圈和工业化农业景观中的多功能正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中恢复文化——经济方面的交叉催化网络,把生物圈景观与技术圈景观之间敌对的、破坏性关系转化为互相支持、协调共生的关系”将是现在到未来的重要课题与责任。

参考文献:

Zev Naveh【以色列】著 李秀珍等译,景观与恢复生态学——跨学科的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上一篇:周进周出二沉池及配水井的设计计算 下一篇: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相关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