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时间:2022-07-04 07:18:37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摘要:游戏是有别于小学的幼儿园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要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实施,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儿童之所以喜欢游戏,是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的:即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的发展有关,与儿童好动的天性与在游戏中获得的有关。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259-01

幼儿的游戏是幼儿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游戏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完全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游戏规则进行。童年生活中幼儿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各自的想象中,会积极地投入到各类游戏中去,会“创造”情节、“导演”整个游戏快乐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一、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差异和直接经验,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园有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殊性体现。

二、创设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环境,和能有效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能力,是教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与发展关系的把握是防止小学化的根本保证。

四、幼儿的游戏行为反映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但隐含了新的发展。

五、游戏是儿童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他们总是在游戏中小步递进,反复尝试。

1、游戏反映发展――已有经验表现――与发展同步

2、游戏巩固发展――重复――自发练习

3、游戏促进发展 ――尝试――自我发展

游戏是所有幼儿都喜欢的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诱发游戏行为的;活动区材料有两种投放方式,一种是开放式投放,对材料不做任何玩法规定;一种是封闭式投放,规定了玩法,附加了任务;开放式材料将诱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控制材料;封闭式材料将诱导幼儿个别化作业活动,材料控制幼儿;(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我们现在投放的那些封闭式材料所预期的经验,有多少是不能在游戏中自然习得的呢?)

活动区只是一个空间区隔的概念,幼儿在活动区是通过游戏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的。有明确、固定的活动区域。教师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到游戏中,通过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实现教育目标。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有明确的规则,幼儿不需要扮演角色,游戏交往相对角色游戏较少。活动区域相对固定,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游戏愿望选择、调换游戏场所。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创造性的使用各种游戏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游戏交往是游戏开展的中心。既然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发性游戏,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应当是游戏性材料,而非作业性材料;

开放性的环境和材料体现了多层次和多功能性,能引发不同水平的幼儿的不同兴趣;

有两类游戏:一类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如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一类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如探索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不同的游戏材料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预设性,但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总是自发自主的。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很重要,但一定要把握介入时机,适时适宜介入;判断教师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了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水发展水平;教师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智慧源自不断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过程中,源自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熟悉程度。

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再者,幼儿由于智力等发展还不完全,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在游戏中模仿,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积极的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为此,探索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的导入必须要积极健康,必须符合幼儿阶段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探索游戏的前提,为幼儿加入简单的游戏探索法,同时教师也要在游戏中树立好榜样,在开展规则性游戏时,教师必须先做好表率,然后幼儿进行模仿,以此来让幼儿慢慢的提高智力。

总之,幼儿的游戏启蒙教育很重要,他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种种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思维上也可以得到拓展。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负责任的带好学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热爱学习的优异人才。

上一篇:聪明的老师会示弱 下一篇: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