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04 05:38:16

临床路径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计划剖宫产临床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把2010年10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我院住院,妊娠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比较两组之间工作平均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平均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之间差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上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可降低降低药费,从而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利于节约医疗资源,又可提高孕妇满意度和知识知晓率。

关键词:剖宫产;临床路径;住院费用;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

为研究临床路径在我院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剖宫产中的应用,自2010年10月1日起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2010年10月1日~2011年10月31日在我院住院,妊娠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两组在年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临床路径的制定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1]中《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2009版)》,印制《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对妇产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计划性剖宫产的临床路径的内容,制定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告诉患者入院后每天医生、护士的工作,患者及家属需要做哪些配合,保证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1.2.2临床路径的实施 孕妇入院后由当班医师接诊,诊断排除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后,当班护士向孕妇讲解临床路径内容,取得孕妇配合,发放《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孕产妇版)》,各班医师和护士分别按《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表单》上内容进行观察和治疗,每落实一项就在相应栏内打“√”,每班签名,科主任和护士长对路每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出现变异情况及时调整。

1.2.3评价 采用电子表格分别记录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剖宫产原因、术前住院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日、住院费用、药费、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电子表格,计算两组的平均住院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平均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平均检查费、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表2,表3。

3 讨论

3.1临路径降低了剖宫产住院费用 我院所在地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剖宫产费用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从表2分析,实行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平均费用减少468.66元,下降12.91%,平均药费少225.51元,下降25.52%,平均检查费减少21.77元,下降5.59%,药用费下降比例较大,占减少费用的50%。由此可见,剖宫产临床路径管理,产妇用药更规范,从而减少产妇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3.2临路径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 临床管理的对象,每班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中要求,对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和指导,并根据路径要求进行护理工作,完成后在表格中打“√”,可以说是对工作人员的提醒和督促,确保完成。同时,孕妇在手术前已得到一份《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告知单》,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更理解和支持诊疗过程,健康知识知晓率100%观察组与对照组多24人,提示观察组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

3.3临路径提高产妇满意度 孕妇在手术前已得到一份《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告知单》,对在院期的医疗护理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预期期望更贴切实际,同时能更配合医护人员实施的诊疗,医护沟通更顺利,从而提高了产妇在住院期的满意度。

对医护人员实施的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国内外的研究认为,临床路径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临床路径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性,增强患者本人的介入可使医疗护理质量更加合理化、人性化。CP管理可以减少护理差错,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2]。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仍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3]。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111号).

[2]张娅.临床路径的实施及效果展望[J].护理杂志,2009,26(9B):36-39.

[3]邹婧,苏维.临床路径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10-4612.

上一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下一篇:微课在我国发展的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