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物流专业实践模式分析

时间:2022-07-04 04:10:29

项目驱动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物流专业实践模式分析

摘 要 物流行业企业众多,已经形成充分竞争的态势。然而在专业物流服务领域,仍然需要企业和物流人才去探索和挖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培养我国未来的物流行业人才,必须与行业的快速发展保持同步,学习最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模式。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高职院校通过物流服务项目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项目驱动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模式创新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项目驱动 校企合作 物流专业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ject-driven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Professional Practice Model Analysis

——Take Guangzhou Asian Games Logistics Project as an example

LIN Mi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enterprises in logistics industry, has formed a fully competitive situation. However,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logistics services, business and logistics personnel still need to explore and excavate. Vocational training of futur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tal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must keep pace; learn the most advanced service concepts and models. In this paper, case studies, vocational colleges introduced logistics services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in the practice of project-driven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professional practice mode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 project-driv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professional; practice

1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

(1)师资队伍能力欠缺,教学内容落伍。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教学,大多缺乏在企业中锻炼的经验。尽管对于现代物流行业具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于实际的企业运作、市场需求等等缺乏深刻细节的认识和理解。而长期处于封闭的理论研究中,导师无法及时把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因此,在教学时大多以理论为主,对于案例分析也无法给予学生深入的解析。(2)实践机会少,训练设施缺乏。物流管理注重实际应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物流、供应链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而学生实践依赖与学校实验室或校企合作,但许多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工具,如模拟软件等。校外实训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从而迅速提升其适应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但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训,一方面学生过于理想化,缺乏职业化训练,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成本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接待,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其成本。(3)校企合作过于形式化。物流管理实训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它需要学生真正成为企业一员,实质性地进行业务操作。然而目前的许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形式化阶段,学生在实践基地或企业中实习,是基于学习的理念,短期内进行体验,校企合作仍然被作为一个教学的方法。在这样的理念中,一方面企业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学生因而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业务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仅仅将其作为一次校外体验的机会,而不会将自己定位为企业的员工,真正深入到业务中。

2 项目驱动型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项目驱动型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是有别于一般的校企合作模式,它是基于大项目或特殊项目的校企合作。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依托自身的行业资质和硬件设施,进行大项目或特殊项目的承包,为学生实践提供资源和岗位;而高职院校依托自身较高的物流管理能力和高素质的物流服务学生队伍,承担项目中许多关键的工作。物流企业与学校各输所长、各取所需,实现了共赢。

首先,项目驱动模式中的项目是有别于物流企业常规经营内容的服务项目,如广州亚运会物流服务项目。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广州亚运会行李托运与普通商品不同。一方面物流企业对于运动会行李的属性不熟悉,如运动员服装、器械等等,对于包装、运输安全、信息管理等都具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亚运会不属于常年开展项目,具有时限性,所以物流企业不具备足够多的专业队伍来应对如此繁琐复杂的物流流程。如果进行正规招聘,亚运会过后,人员冗余,存在隐患和矛盾。

其次,项目驱动型校企合作更能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大型项目合作中,院校和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形成明确的分工界面,实现互惠互利。以广州亚运会为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和南方物流公司进行了项目合作。高校在亚运会行李托运服务上的优势在于:稳定的服务团队,高校有能力为每一个队伍组建接口的物流服务团队,并在运动会期间,提供全程服务;高素质的队员,高校学生对运动会更加熟悉和热爱,且具备与各国运动员、教练员交流的能力,因此高校物流服务团队能够更好地为广州亚运会服务。而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硬件设施和专业的服务流程。物流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硬件资源及提供服务是涉及的相关需求,如通信服务、信息系统管理、包装、安全保障等等。

在大型项目中,物流服务的利润率较高,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也是一个树立品牌的机会。而高校通过与物流企业进行项目合作,能够为企业带来人员、语言和时间上面的资源。企业也愿意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易”,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资源。

3 项目驱动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启示

对于物流专业这样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应当突破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实训为主导,在理论教学为辅。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析理论知识,因此,学校应将重心放在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上。

(1)明确院校自身优势,与企业实现共赢。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践的主要原因在于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我国的企业校企合作项目都是建立在国家补贴或学校出资的基础上的,与学校进行合作的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补贴,还能够在招聘中获得一定的优先选择权。但实质上企业从校企合作上的获益远远达不到预期。因此,院校应当明确自身在校企合作中能够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与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关系。例如,在广州亚运会中,高校的人力资源、语言优势等等都给合作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甚至成为项目的主要负责方。企业在获得实惠后,自然愿意继续与学校进行项目合作,实现共赢。

(2)细分物流市场,树立校企合作品牌。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个误区,即希望与企业建立日常合作机制,也就说希望能将大量学生安排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进行学习。然而实际上,大量缺乏经验且缺乏职业化训练的学生进入企业,只会扰乱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不愿意过多投入,最后校企合作必定流于形式。

然而,在物流行业的许多细分市场中,物流企业还有许多没有覆盖或者无法形成优质服务的区域,运动会等专业服务项目便是典型的例子。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良好的合作,树立了品牌,以至于在后面的深圳大运会的行李托运物流项目中,负责该物流服务的海格物流公司点名邀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其合作。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学生人数、专业素养、沟通能力等优势,在这些领域与物流企业开展项目化的合作,打造校企合作的品牌。

课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项目驱动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物流专业实践模式研究——以广州亚运物流项目为例,编号: JG201049

参考文献

[1] 张宏伟,曹刚.基于政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3(3).

[2] 王玉侠.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4).

[3] 付海.关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4] 刘伯超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3(3).

[5] 张俊玲.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评述——基于20所职业院校的典型案例研究[J].职教论坛,2013(3).

上一篇:新技术融入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下一篇: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