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银行股的隐忧

时间:2022-07-04 03:29:43

内地银行股的隐忧

近日内地银行股纷纷公布了亮丽的业绩,不但有股息派,而且市盈率也很低,股价也见上涨。现在是否可以投资内地银行股了?笔者的建议是,可以买,但不可投资。买,是投机性的,是短线行为,而投资是较长线的行为。因为内地银行股的前景仍迷糊,此时重拳出击,是有一定风险的。

中国银监会2010年年报披露,2010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期末银行业存贷款比例为69.4%,比年初下降0.1%。在年报中,银监会表示将落实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管理制度。银监会还提醒,房地产市场泡沫积聚因素还在增加,将继续加大其信贷风险管控力度。

如何看这份年报?2010年中国银行业赚大钱是很必然的,因为:1.贷款额猛升。2009年、2010年分别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7.95万亿元。贷款增加,利息收入便增加,盈利理应增加。2.净息差扩大。2010年银行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仍是净利息收入猛增。比如,中行的净息差由2.04%扩大至2.07%,建行的净息差由2.39%扩大至2.49%。

到目前为止,内地银行业仍是以利息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非利息收入不到整体收益的20%,这与中国香港、欧美等地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占整体收入30%或50%以上是不同的。

要维持利息收入高增长,就要靠贷款量上升和息差拉大,这是“量”与“价”。

要提升贷款量,先要有供应不断的资金,资本来源可以有存款、银行融资、向股市集资、发债券、同业借拆或留存盈利。今时内地银行业的资金供应有没有问题?目前很多银行用很高的收益率吸引存款,这基本反映银行的贷款额度已达监管上限,要靠高息揽储,这种情形能维持多久?今年年初,市场一直担心一众银行会再启动融资潮,所以年初至今,内地银行股都受压,直至近日业绩公布完毕,四大行承诺今年不会再融资,一众股票才见价格回升。为什么融资压力一下子不见了?原因可能有三:一是2010年的融资已够未来3年所需;二是今年信贷规模压缩,贷款量不会大增;三是银行有其他方法找到钱。

有一点很明确,今年信贷规模压缩是事实。银监会讲的“落实月度日均存贷款监测管理制度”,便是严控信贷增长的法宝。如果认真执行,则内地银行业今年贷款额的增长,即“量”增便没有了。

那么息差即“价”可否拉大,以“价”补“量”?笔者以为,短线可以,长线不易,因为存贷比已达69.4%。

由此可见,内地银行业今年未必能再赚大钱。但再融资压力消失,股价上涨是必然的,况且还有众多从日本市场跑出来的基金到香港来买股,把股价买上去也是正常的。

不过,对投资者来说,内地银行业还面临两大隐忧。一大隐忧是,银行在2009年和2010年大量放贷,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呆坏账。有放贷,必然会有呆坏账,但具体有多少?银行自己也未必知道,因为不少贷款是放给房地产商的。他们的还贷能力如何?有传不少房地产商在今年5、6月就会出现周转问题,届时会连累到银行。会不会?不知,要等。

另一大隐忧是,中央是否会在今年推出利率市场化。一旦推出,影响如何?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表示,今年银行业的发展第一是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必须进行深度调整,关键在于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也表示,一旦利率市场化改革来临,以存贷差为主要收入模式的银行盈利会急剧下降。如果业务模式还仅靠传统的贷款中介,不向全能型金融服务转变,将经受不住这样的转变。

这两个问题一日不明朗,便一日有隐忧。对内地银行股,大家是投机性地买,还是投资性地买,请自行决定。(作者系香港著名财经评论家)

上一篇:海外的土地产权制度 下一篇:房价走势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