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产业发展现状经验交流

时间:2022-07-04 03:10:46

劳务产业发展现状经验交流

一、开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劳务输出逐渐开展,稳步上升。目前,年输出在7万人左右,个中男性占67%,输出劳力占乡村劳动力资本的41.2%以上,规划曾经不小。我县的劳务输出,始于八十年月中期,至今阅历了四个开展阶段:

(1)起步阶段(1989年以前)。乡村执行家庭承包准则后,乡村劳动力开端摆脱地盘约束,跟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开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充裕劳动力开端了活动转移。因为国度就业政策处理的重点在城镇失业青年,对乡村劳动力活动执行严厉的限制政策,加之我县乡镇企业处于初期开展阶段,乡村劳动力活动转移虽开端打破限制,但首要流向本县乡镇企业,首要特征是离土不离乡,亦有零散涣散的外出务工人员。

(2)加快开展阶段(1990年?1995年)。沿海经济疾速开展,激发全国性的民工潮,国度乡村劳动力活动政策由答应活动向标准活动改变,执行活动就业证卡准则。我县劳动力跨地域转移加快。这一阶段的首要特点是劳务输出初具规划,外出人员多属自觉,缺乏当局指导、治理和效劳。

(3)疾速开展阶段(1996年?2000年)。劳务输出规划不时扩展,转移输出的地区进一步拓宽,劳务收入大幅增进,有组织的输出显示出较好的示范推进效果。当局对劳务输出开端有认识地规划、指导和协调,进行标准治理。但因为此间城镇再就业压力加大,再就业义务深重,当局的指导推进力缺乏,劳务输出的组织、治理和效劳不克不及完全顺应情势开展要求,农人工务工情况较差,权益维护不充沛。

(4)高速开展阶段(2005年今后)。国度执行公道开放的乡村劳动力活动政策,作废各类不合理限制,改善进城务工情况。自治区党委、当局确立开展劳务输出财产计谋,2005年2月县委、当局出台《关于做好劳务输上班作的施行定见》,输出规划创出新高,技艺培训获得增强,输出质量获得提拔,劳务输出的治理及效劳任务收集根本构成,组织化水平有所进步,但劳务输出的劳动力资本开拓培训、农人工社会保证任务有待增强。

二、开展近况

总体规划。全县总生齿39.76万人,乡村劳动力17万人,占乡村总生齿的比重为62.9%。至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到达7.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3.6%,个中男性占85.10%。劳务财产任务也获得了区、市当局及营业部分的充沛一定,先后四次遭到自治区人民当局及吴忠市人民当局的表扬,2005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50个劳务输出示范县之一。

职业散布。外出务工人员从事职业首要以简略和反复劳动为主,修建业比重最高(首要从事电工、电焊工、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等工种)占45%;其次是农业开拓(时节性务工)占33.7%;再次是餐饮效劳和阿语翻译,占13%;其他行业占8.3%。建工、农业开拓、餐饮效劳和阿语翻译三个行业共占外出务工总数的91.7%。外出务工农人在外工夫六个月以上的在80%以上,处在相对不变形态。

任务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大都务工人员经过劳务生意人和劳务中介组织输出,占输出总数的57%;二是活动区域相对集中性。劳务人员固然普及全国各地,然则区内相对集中在生态移民区、地盘开拓、城市建立等范畴,占外出总数的68.92%;区外相对集中在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占外出总数的31.08%。近年来,务工触角不时延长,跨国性劳务呈上升趋向,2009年在东南沿海及中东阿拉伯国度从事阿语翻译和环绕阿语翻译从业人员到达了3500人。还在全国各地从事清真餐饮业的有4000余人。

收入状况。外出务工人员中,因为受文明本质、工种技能纯熟水平等要素限制,务工收入全体偏低。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46.27%;年收入在5000元至1万元的占49.76%;年收入在5万以上仅占4.14%。

三、获得的成效

1、劳务生意人步队不时强大,带动劳务输出向组织化、有序化、合理化改变。我县的劳务输出在劳务生意人的带动下,正在由曩昔的自觉式输出向组织化、有序化、合理化趋向改变,而且出现出了较好地开展势头。截止2009年,全县劳务生意人到达750人,创立劳务基地30多个,注册劳务财产公司83家。全县经过劳务生意人有组织输出劳务人员到达7.2万人,占输出总数的57%。创收3.69亿元,占总收入的58.9%。劳务生意人马飞龙还联络组织55名农人工赴沙特阿拉伯务工,完成了劳务生意人组织跨国性劳务的跨越。

2、乡村劳动力职业技艺本质进一步获得提拔。以培育用工市场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经过订单式培训、跟踪培训、托付培训、校企联办等有用的劳动力培训方法,城乡劳动力技艺本质逐年进步,参加市场就业竞争的才能增强,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走上了有序化、标准化开展的路子,促进“膂力型”向“智力型”改变。截止2009岁尾,各类培训到达5.88万人,个中职业技艺培训1.19万人,经由培训就业率到达90%以上。

3、创立了以“阿语翻译、清真厨师、修建工”为主的一批劳务品牌。经过全力打造以“阿语翻译、清真厨师、修建工”为主的劳务品牌,一局部务工强人经过职业技艺培训和打工理论的磨炼,完成了由“膂力型”向“本能机能型”的转化,仅从事阿语翻译和清真餐饮业的务工人员到达了8000余人。2007年11月,我县作为全区独一的市县参与了全国优异劳务品牌展,“阿语商贸生意人”及“清真餐饮”分获全国优异劳务品牌。

四、存在问题

1、乡村劳动力文明、技艺本质偏低。跟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出现多元化特点,对技艺型人才和高中以上学历人员需求添加,纯真膂力型劳力需求削减。而我县文明水平遍及初中文明水平居多,劳动技艺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招致收入低,就业不不变,活动性大。

2、县乡配套投入才能有限,致使城乡劳动力培训远远不克不及知足实践需求。资金的缺乏仍是障碍当时我县大规划展开就业培训的首要要素。加之,当前没有农人工培训的专用场合,很难顺应城乡统筹就业培训的需求。

3、局部本能机能部分、乡镇和村(社区)对劳务输出财产培养、指导力度不敷,充裕劳动力收集不健全,信息不畅,社会化效劳和治理程度低,缺乏一条龙式的效劳和治理系统。

4、劳务生意人维护本身正当权益才能差。有些劳务生意人法制观念淡漠,缺乏依法维权认识,发作劳务胶葛时,不克不及很好的以司法为兵器维护本身的正当权益。

5、“留守”人员问题多。在家的以白叟、妇女和儿童居多,务工家庭矛盾日益凸起,打工者与爱人之间的离婚率高,孩子无人带,对后代教育影响较大。

五、对策及建议

1、确立劳务财产优先开展计谋,树立劳务财产培养和运营的理念。注重研讨劳务经济的开展规则,执行一致规划、指点、协谐和搀扶,统筹好城市就业、乡村就业以及乡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财产转移三方面的任务,处置好当地财产劳动力需乞降跨区域劳动力需求的关系、劳务输出数目和质量的关系等,全力减轻因劳务输出给当地乡村财产的开展形成的负面影响,追求劳务经济的可继续开展。

2、在做好劳务输出的还,做好当地财产开展对劳动力的分歧构造和分歧条理需求的规划对接,逐渐加强劳动力在当地就业的吸引力。在政策的导向上,要积极指导和支撑农人工返乡创业,将返乡创业人员与外来投资者一致看待,执行适度优惠倾斜,优先处理地盘、场合等问题。

3、强化当局效劳本能机能,做好规划和规矩的制订,在政策指导,典型示范,优化情况、供应效劳、跟踪治理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扬积极效果。一是建议国度出台相关政策,将农人工住房归入本地城市廉租房建立规划。二是注重处理农人工后代教育问题。减轻农人担负,作废借读费、择校费之类费用。三是注重留守儿童的教育,改善乡村办学前提,进步乡村教育质量,经过兴办寄宿制黉舍,托管中间等方法,处理农人工的后顾之忧。还,指导农人、尤其是春秋较大、从事膂力劳动、文明水平较低的农人工准确看法家庭经济的根底位置、看法其将来的归宿,指导就近当场务工,然后促进劳务经济的可继续开展,促进农人家庭经济的可继续开展。

4、鼓舞和支撑涉农部分、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乡村劳务中介效劳机构,鼓舞机关干部、事业单元任务人员离任、离岗从业,搀扶强人、生意人步队建立,开展集“就业、培训、保证、维权”为一体的实体,指点鼓舞中介组织、培训机构、基地县乡、用人企业四方协作,进步区域劳务协作程度。

5、凸起技艺培训,进步劳动者就业竞争才能。当局应依据就业市场的需乞降转变,请有关专业人员为外出劳务人员进行各类劳动技艺培训和司法常识培训,培训应对峙“三个面向”,即:培训面向市场,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基地上向乡村,以乡镇当局地点地为基点,延长到各村社;培训面向农人,充沛应用农闲工夫进行培训,便利群众,注重实效。经过培训使他们把握到劳务方面政策、司法、律例的常识,强化外出务工的技能含量,添加劳务收入,进步自我维护才能,促使他们盲目恪守本地各类政策律例。还,设立劳务输出基金,用于劳务输出基地建立,输出前培训以及处理家庭坚苦人员外出务工的车资。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本进行整合,完成优势互补,扩能提效。鼓舞和推行“订单式”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特征培训,进步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发扬优势,进一步凸起劳务生意人的效果。借“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的契机,充沛发扬劳务生意人的效果,使劳务输出规划、质量、效益都有新的开展,成立劳务生意人协会,以便更好地协调劳务关系,互通劳务信息、互享劳动力资本,使劳动力合理活动。还每年重奖一批做出奉献的劳务生意人,进一步搀扶强大劳务生意人步队,推进劳务财产的开展。

7、人力资本和社会保证部分应推进农人工就业的体系体例立异和任务机制立异,树立健全农人工工资付出保证准则、劳动合同准则等,成立劳务输出的维权组织,推进劳动保证监察法律,维护农人工权益,为农人工供应劳动保证维权公共效劳。

上一篇:农业农村项目管理通知 下一篇:街道创建无童工社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