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服中药汤剂时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2-07-04 01:05:26

煎服中药汤剂时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344-02

【摘要】探讨中药汤剂合理煎煮时间应用和滥用造成的各种危害,提出合理服用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防治。

【关键词】中药汤剂;用具;煎煮;;服法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火候、用水量、时间、特殊煎法,冷服、热服、冲服、餐前、餐后、忌口等问题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 、 注意煎药的用具 煎药以用陶瓷器皿,如沙罐、砂锅为宜,,因砂锅化学性质稳定,在煎煮药物时不会与药物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影响药效。用铁锅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容易使药物中含有的鞣质化合成鞣酸铁等其他成分。中药里还有生物碱,必须和鞣质或其他有机盐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如鞣质损失很多,影响生物碱的利用,结果会降低药物浸出成分和治疗效果,甚至改变药的性能、性质,发生反作用,危害人体,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忌用铁锅。如无砂锅,可以用搪瓷制品或不锈钢锅。过滤时最好不用铁制品为好。

二 、 忌用热水煎煮:

用热水煎煮,中药材表层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凝固或糊化,妨碍蛋白质、淀粉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其他有效成分的浸出。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再煎,这样有利于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的浸润、溶解、浸出。由于凉开水已煮沸过,余氯都已挥发,这就避免了余氯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由于生水中钙和镁的重碳酸盐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与钙镁离子结合沉淀的机会,使药汁中有效成分浓度提高。所所以煎煮中药以凉开水为好。

三、 煎药的次数及方法

很多人认为中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正确方法应该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砂锅),然后加入凉水或自来水,浸泡20~30分钟,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三次煎煮,(最少二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计算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解表药剂: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 一般药剂: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 滋补药剂: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4. (先煎)矿石类及贝壳类药物,如:生石膏、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石决明、瓦楞子等。质地坚硬,所含成分难于煎煮出、应采取先煎的方法。将先煎的药物置入锅内加水,用中火煎煮。煎15~2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同煎

5. (后下)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6.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

7. (包煎)有些饮片。如:车前子、滑石粉、青黛、旋复花等,加热后易于水混成糊状、使锅底焦糊,药液粘稠、难于过滤或带有细毛状的药物,煎后药剂中的细毛,不易除去服用时刺激咽喉。所以应将这类药物装纱布袋内将口扎紧方可与其他药物同煎。

四、 警惕假煮沸现象 煮沸是制备中药汤剂的基本要求,而温度达到100℃是煮沸的标准。但有的药液在远未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了,这是因为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理化现象。如皂甙等化学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产生大量泡沫。汤剂中如配伍有紫菀、款冬花、远志、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它们在煎煮过程中也易产生此种现象。判断药液真正煮沸的标准是温度而不是人们常识里那种产生泡沫的表面现象,未煮沸的药液,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完全浸出,在临床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引起其他问题,因此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五、 合理服法 中药服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疗效,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必须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服药合理可使体内保持均衡、持续稳定的血药深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现在比较普遍的服法是将头煎、二煎分服。这样做笔者认为不合理,因为头煎药有效成分浓度均较二煎为高,特别是含有易挥发成分和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二煎中其成分含量其微。由于药物含量有差别,直接造成药物血药浓度的起伏,使药物作用忽强忽弱,有碍于疾病的治疗。正确的做法应是将头煎、二煎三煎煎液混合后,根据病情分次服用。

1 特定的时间服 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还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安神药用于治失眠,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缓下剂亦宜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一次药;截疟药应在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药,急性病则不拘时服。

2 清晨空腹服 因胃中没有食物,所服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因此可以迅速到达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晚间频频起床影响睡眠。

3 饭前服 胃中亦空虚。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宜饭前服用。

4 饭后服 胃中存在较多食物,药物与食物混合,可减轻其对胃肠的刺激

上一篇:手推式吸痰器的改良与临床应用 下一篇:藏医烙铁治法的临床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