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04 12:44:19

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生存面临危机,必须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离不开研究探索性教学活动。研究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型教学须实行课程合理配置,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研究型教学 实践 创新 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6-02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人口的较少,中国高校生源逐年较少,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竞争更加激烈,生存面临危机。如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前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型本科大学有别于传统研究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被社会认可和接收。长期以来,中国实施应试教育,其弊端日益显现。中国高校学生无疑深深地烙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他们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创新性和对知识探索的精神。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课程体系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对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的研究普遍认为应该设置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课程应该重实践,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素质教育[1-2]。应用型本科应该关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课程比例及功能发挥,关注选修课程的自由度和适应性,应该在课程的有效整合上下功夫[3-4]。应用型本科应该加强开设实践课程,建设好科技创新的平台,采用各种激励机制,使大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在创新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再求助教材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8]。针对现有课程设置中重必修轻选修,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提出必修与选修并重,专业与基础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9]。

本文将从实践需求出发,探讨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它从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自身特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导向,在合理整合学科课程体系基础上,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应用无缝接轨。

1.课程合理配置

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应合理整合,与当前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为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应用型大学课程设置必须考虑这些需求,多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或者增加专业课的实验实践课,并加大这些实践课的考核比重。

课程设置应该适应当前国内科技发展,并具有前瞻性。不能一味跟风,不能流行什么,就开什么课程,这样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应该结合自己本学校的特点,整合本学校的优势,开设特色学科,这些课程既与本专业密切相关,又与当前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反映当前国家倾向于发展的方向。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当前严峻的招生和就业形势下,必须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可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整合成若干新的大课程,另外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要求形成新的专业。这些课程分别在3年级和4年级学习。如湖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在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的号召下,依托多年的太阳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了新能源研究平台,并在电气专业的实验班中开设了太阳能并网技术等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既与专业基础课密切相关,同时还拓展了专业视野,更利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此外,课程设置同时要具有弹性,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样可以不断吸纳新的知识,新科技,提高课程体系的适应性。

2.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大学来说,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高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首要培养目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只有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形成应用型本科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

具体来讲,应该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注重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将更多内容留给学生课下自学补充,让学生自己实践,自己摸索,并通过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进行巩固强化,完成从教师力求把所有的知识讲全,讲深,到启发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实践的过程。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实践活动,还包括课外实践活动。同时要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提高实践课程的考核比例,从而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湖北工业大学推行了像卓越工程师培养、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进课堂、进头脑等实践活动,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同时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有效实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创新创业方面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大力开设针对创新创业训练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内容包括有关区域经济、专利申请、学科前沿、创新创业方法、工程实践等方面。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3.创新意识培养

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创新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索式研究教学方式。应用型本科应重视探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要增设创新理论课程,突出创新素质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直接参加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实现“科研”。

研究型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讲解理论知识及结论性知识时间大大减少,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让学生去探索未知,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实施的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发问,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是处在一种互动的状态下,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很好地发挥。

研究型教学中,在老师研究型教学的带动下,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能驾驭知识的自主能动性强的自主吸收和自主转化知识。由过去的验证性课堂实践,变成探索性课堂实践。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沿着科学探索的道路走了一遭,实际上进行了“科研”。

研究型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的潜能就可以发挥出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工程师,作为工程师,要拿下一个项目(project),靠单独一人是不能完成的,必须是团队合作才能很好地完成一个project,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得益于实践活动的团队实践体验,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课堂的,课堂上老师布置实践性小课题,学生各有分工,整个课题单个学生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学生团结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才能最快最好地完成课题。也可以是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实习活动,观摩别的团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使学生意识到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企业单位的大项目,从而潜移默化地得到团队合作的熏陶,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5.总结

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最终的培养目标。研究型教学势在必行。研究型教学须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这是基础;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只有形成重实践、重探索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学理念,才能使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韦家朝.宾夕法尼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 (4):126-128.

[2]张泰城,付八军.高校课程改革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136(4): 10-13.

[3]关浩,张乐农,吴宏.工科院校创新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J].前沿,2006, (2):79-83.

[4]聂磊.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技术教学论研究及其启示[D].东南大学,2008

[5]潘成云.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J].扬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5(4):72-73.

[6]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74-77.

[7]贾红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浅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12):103-106.

[8]吴秀花,吴天德.论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73-77.

[9]田维,王振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报,2006,8(3):66-69.

作者简介:

肖义平,女, 湖北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电气工程课程体系改革。

上一篇:和谐、发展、提高 下一篇:如何发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提高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