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4 11:14:33

【摘要】目的:观察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4~5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53%,显效率为2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67%,显效率为16.67%。治疗6~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显效率为44.11%。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显效率为33.33%。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12.24天,对照组14.0天。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特布他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425-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有干咳,低~中度发热,呼吸困难,喘憋为突出表现,2~3天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呼吸增快,三凹症和鼻扇,严重者紫绀。肺部听诊可闻及多量哮鸣音,呼气性喘鸣,有时伴呼吸音减弱,肺基底部可听到细湿音、喘憋、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以往采用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外给茶碱药静脉滴入及口服β2受体激动剂(舒喘灵)治疗,患儿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早期不易缓解。本文旨在探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4年10月~2006年5月我院小儿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2~18个月。所有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均无明显差别。所有患儿均有以下临床表现:(1)咳嗽、喘憋,以喘为主。(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相延长,伴有口周紫绀。(3)查体:呼吸浅快、鼻扇、三凹症、心率快、肺部呼吸以哮鸣音为主,伴有中小水泡音。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氧疗、抗感染、抗病毒、止咳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气流量≥6 L/min的氧气作动力,通过雾化器吸入溶液。1岁以下小儿给予半量1次(即布地奈德0.5 mg,特布他林2.5 mg),1岁以上小儿剂量加倍,每日2次。对照组应用茶碱类静脉点滴,并给舒喘灵口服平喘治疗。

1.3 疗效评价:显效:患儿转安静,喘憋明显缓解,无呼吸困难及三凹征,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心率≤120次/分;有效:安静时轻微喘息及轻度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仍喘憋及三凹征,肺部哮鸣音略减轻,心率120~150次/分。无效:喘憋无缓解,呼吸困难持续存在或加重,肺部哮鸣音无减轻,心率无减慢(>160次/分),严重者并发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3)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以2~6个月的小婴儿多见,病变特点为广泛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及黏膜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引起喘憋,低氧血症。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病变主要侵及75~300 μm的毛细支气管,近年来对感染RSV的婴儿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RSV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包括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的释放,导致毛细支气管上皮坏死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膜分泌增加,有细胞破坏物、纤维素堵塞,使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特布他林属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支气管舒张剂之一。气雾吸入广泛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作用机理主要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上皮细胞纤毛功能,缓解喘息症状。布地奈德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及活化抑制细胞因子合成,减少微血管诊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合成,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直接有效的阻止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释放,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上皮细胞纤毛功能,抑制细胞分泌,减少渗出,防止细胞坏死,减轻黏膜下充血、水肿,从而缓解毛细支气管腔狭窄,减少黏膜分泌,舒张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增强清除管腔内堵塞物的能力,使喘憋在短时间内得以缓解,肺部症状、体征得以改善,有效的减少了并发症,并缩短了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65.

收稿日期:2007-04-17

上一篇:法莫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复发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 下一篇: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