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3 03:12:59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患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公司生产的益比奥)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对照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同为该厂生产的益比奥)皮下注射2~3次/周,观察治疗期间的Hb、Hct、RBC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结论: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次与常规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2~3次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但减少了注射次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408-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我们观察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以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肾性贫血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非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来自本院2002~2006年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性贫血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平均(53.36±15.36)岁,观察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发性肾囊肿2例,高血压肾病2例,IgA肾病例。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2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多发性肾囊肿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

1.2 入选标准:(1)化验指标均符合Hb≤50~90 g/L;Hct≤0.3。(2)试验前四周内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史及输血史,(3)患者均除外慢性肾功不全以外贫血原因,非糖尿病患者GFR<30 ml/min,糖尿病患者GFR<45 ml/min[2]。剔除重度营养、合并活动性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血液病、未能控制的中重度高血压及未完成疗程者。

1.3 给药剂量及方法:观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公司生产)10 000U,1次/周,皮下注射;对照组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同为沈阳三生制药公司生产),2~3次/周,皮下注射,治疗期间根据Hb、Hct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追踪时间12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同时均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及相关治疗。

1.4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Hb、Hct、RBC,治疗前后电解质、肝功情况(血透患者在透析前采血)。

1.5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Hb升高≥30 g/L和(或)Hct升高≥0.1,有效:Hb升高15~30 g/L和(或)Hct升高0.05~0.1,贫血症状改善;无效:上述指标变化不大甚至恶化[3]。

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采用非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见表1。12周时观察组显效:13例(56.52%),有效:7例(30.43%),无效:3例(13.04%),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显效11例(47.83%),有效8例(34.78%),无效4例(17.39%),总有效率82.61%。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电解质、肝功无明显改变。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高血压5例、高血钾2例;对照组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高血压4例、高血钾2例,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中均有个别血透患者透析器发生凝管现象。

3 讨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体内主要促进红细胞产生的激素,85%~90%由肾脏进曲小管细胞和肾皮质、外层髓质的小管周围内皮细胞产生,可刺激髓质内红系干细胞增殖和分化[4]。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患者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使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绝对与相对不足,由于血液消耗、营养缺乏、继发性甲旁亢、血浆中的尿毒症毒素的影响,导致了肾性贫血的发生。若不给予治疗,慢性肾脏病所致的贫血就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异常,包括组织氧供给和利用下降、心排出量增加、心脏增大、心室肥厚、心绞痛、充血性心律衰竭、认知与精神敏锐度下降、月经周期改变、夜间减少、并可损害免疫反应,在儿童患者可使其生长发育延迟。这些异常影响了慢性肾脏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康复的机会,并降低生存率[5]。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和改善生存率、降低发病率、改善生活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国内外已应用多年,疗效肯定。我们用促红细胞生成素10 000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肾性贫血,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肾性贫血,两组具有相似效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在不良反应方面,二者也相似,血压升高者经调整降压药后基本控制,无需减量或停药;血透患者透析器凝管现象者,加用阿司匹林或潘生丁而未调整肝素剂量即好转,未见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较常规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减少了注射次数,明显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桐荪.肾脏病学[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27.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95.

[3] 苏 颖,李学旺,余学清,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0(17):341.

[4] 刘双信,史 伟,梁馨苓,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反应性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学,2004,9(3):479

[6] 美国NKF-K/DOQI工作组,王海燕,王 梅,主译.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3.

收稿日期:2007-04-12

上一篇: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 下一篇:下肢长管骨缺损显微外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