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3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8 05:25:23

干扰素治疗3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我院儿保室结合临床在2004年10~12月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流行期间,应用于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2例,另用黄连素治疗30例,作为对照,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岁以内婴幼儿,大便次数≥4次/日,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病程在3天内,做大便轮状病毒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阳性共62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和黄连素对照组。治疗组男21例,女11例,其中<6个月3例,6个月~1岁17例,1~2岁1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其中<6个月4例,6个月~1岁15例,1~2岁11例。χ2=0.245,P>0.05,年龄差异无显著性。

1.2 临床表现和接受治疗时间相似:见表1。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α-人血白细胞干扰素25万U/(kg•d)肌肉注射,疗程3天;对照组:黄连素 15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天。两组患儿轻度失水者口服ORS补液,中重度脱水者静脉输液,但不应用其它任何抗病毒药物和止泻剂,无效者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1.4 观察方法:(1)将列入研究的急性腹泻病例,均仔细填写观察表,记录各项临床资料,包括体温、腹泻次数/日,大便性状及含水量,脱水程度,并在治疗前做大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大便致病菌培养三次均阴性。(2)疗效制定标准:显效:用药24~48小时,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日,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2次/日,大便性状好转,水份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72小时后,腹泻次数仍>2次/日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更换药物者。

2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干扰素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诱生蛋白,为广谱抗病毒制剂,可阻断病毒蛋白、病毒核酸及复制病毒所需要酶的合成,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同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提高T细胞、B细胞免疫功能,并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防止病毒进入正常细胞。当感染轮状病毒后,机体制造干扰素的能力下降,内源性干扰素生成不足,此时应用外源性干扰素,起到人工被动免疫的作用,使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得到改善,抗病毒能力增强,从而缩短病程。笔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32例取得满意疗效,68.8%的患儿可在48小时内腹泻停止,用药3天的治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故认为干扰素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理想药物。

收稿日期:2007-04-11

上一篇:济安舒能喷剂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下一篇: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8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