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心贫富差距会加大

时间:2022-07-04 10:14:26

贫富差距是否过大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有财产性收入,而在于财产分布的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否过大本身。

在居民的收入构成中,劳动收入是主要的,财产收入是次要的。我认为,现在党和国家重视财产收入并不是因为它的比重有多高,而是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和它对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意义。

十七大报告从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角度指出居民拥有个人财产的重要性,体现了藏富于民的思想,也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

居民不但能从劳动中获得相应的收入,而且能从自己拥有的财产中获得相应得收入。这样做有利于拓宽居民增加收入的渠道,体现了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有一些学者担心,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会拉大贫富差距,无助于分配的公平。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贫富差距是否过大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有财产性收入,而在于财产分布的差距和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否过大本身。承认财产性收入是最近的事情,但改革开放近30年来,收入分配的差距和财产分布的差距从总体上看一直在扩大。体现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目前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则更加令人注目,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目前已达到3.3倍左右。

至于财产分布的情况,我国居民的财产最主要的是三项,即房产、金融资产和土地,土地主要是指农村。这三项大体上的比重是房产占将近六成,金融资产占两成一,土地占将近一成,三项合计,约占居民财产的九成。2002年全国总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5,其中,房产和金融资产分布的不平等程度更高,都达到0.6以上。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财产分布的基尼系数也已经达到中等偏高的程度。因此,如何防止收入分配差距和财产分布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知道,收入和财产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十七大报告不仅重视居民收入和财产的增加,而且也点出了收入和财产的互动关系。居民的收入增加了,用于消费外的部分就可以转化为财产。反过来,当居民的财产增多时,财产就可以转化为收入。像出租房子所获得的租金,银行存款所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所分得的红利,都是财产性收入。

在处理收入和财产之间的互动关系时,我们需要防止的是在收入差距过大和财产差距过大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关系,而是要在收入差距适度和财产差距适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当然,实现这个任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是要遏制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争取早日实现从扩大到缩小的一个拐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度差距。

其实,十七报告中所说的“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句话本身就含有防止财产及其收入差距过大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意思。(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上一篇:将会加剧社会财富的集中 下一篇:百姓“财产性收入”看法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