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会加剧社会财富的集中

时间:2022-10-28 01:08:56

将会加剧社会财富的集中

一部分人群或少部分人群获得了绝大部分财产性收入,它不仅不会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具有的含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认同了财产性收入是构成了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积累的增加,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以2006年为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基数很小。但是,从2005年以来,我国人均财产性收入增幅都超过20%,是人均收入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次,居民收入的多元化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居民收入不仅来自于其劳动收入,也来自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今后党和政府会鼓励人们去积累财富,鼓励人们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财富,让财富最大限度地增值。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它对全社会收入差距的影响将取决于其分配的平等程度,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居民之间财富分布的平等程度。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财富分布的不平等程度一般要大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一个原因是财富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老年人家庭的财产要多于年轻人家庭财产。另一个原因是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措施往往要大于对财产再分配的措施。我们国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一个“无产”的社会,并曾经以此为荣过。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居民的财产积累也在不断加速,而且财产的积累速度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这是一件好事情,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财产积累的不平等程度也在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的不平等程度低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但是到了新世纪初期,财产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已明显超过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特别近几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股票价格和住房价格突飞猛涨,使得居民的财产价值和财产收益大幅度增加。

可是这种结果只是发生在部分人群身上,也许只是少部分人身上,至少广大的农民不是受益的群体,因此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财富向少部分人群集中过程,造成了财富积累的更加不均等,也造成了财产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与此可见,一部分人群或少部分人群获得了绝大部分财产性收入,它不仅不会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反而会扩大收入差距。因而,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为更多群众提供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条件,而且要使得他们拥有更多的自有财产,成为名副其实的有产者,更重要的是保证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避免社会财富的过度集中。(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上一篇:关于财产性收入的两个重要背景 下一篇:不必担心贫富差距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