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财产性收入”看法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30 09:59:50

百姓“财产性收入”看法调查分析

■ 75.9%的受调查者采取各种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

■ 受调查者认为,垄断企业高管、领导干部、私人企业主是排

在前三位的最能从财产性收入中获得实惠的群体

■ 76.36%的受调查者认为,财产性收入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近期,为配合本期特别策划,人民论坛杂志围绕财产性收入与房市、股市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并与人民网进行了联合网络调查,参与调查者总计达4766人次(以下分析数据系网络调查统计)。

“财产性收入”不是富人的专利,75.9%的受调查者采取各种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

“你目前主要通过何种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人民论坛与人民网联合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4.1%的受调查者(683票)认为自己不具备增加财产性收入方面的条件,75.9%的受调查者采取各种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其中,选择炒股、买基金和公司债券为911票,占32.15%;炒房、出租房屋或土地使用权为550票,占19.40%;在银行存款为482票,占17%,其他方式为208票,占7.35%(2834人次参与投票)。

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老百姓积累起越来越多的个人财富。超过7成的受调查者可拥有财产性收入,股市房市已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

从近年来的股市热、房市热中可以看到,国人的投资理财热情空前高涨。据报道称,股市房市中,活跃的不仅仅有大亨老板,白领干部;亦不乏贫民百姓。

上网看大盘走势、基金行情已经成为家住江苏的冯女士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这个在前几年还几乎不知电脑为何物的农村妇女,现在已经能熟练操作“网上银行”买卖基金,并在基金论坛里和各地的基民们讨论各类基金的优劣,“接触基金的这两年,我的生活变得特别充实”。当然除了生活充实之外,她的钱袋子也更“充实了”,基金收益已经翻了近5倍。

在中国的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投资获取收益。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94.4%;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84.1%;广东省则同比增长了1.1倍。

有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表明政府将创造条件提高百姓理财水平,使得普通百姓成为懂投资、善理财的行家里手,促成家庭收入的多元化。

76.36%的受调查者认为,财产性收入会拉大社会贫富差距;“创造条件”、“更多群众”反映政府积极姿态

面对“谁最能从‘财产性收入’中得到实惠”的提问,人民论坛与人民网联合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为:垄断企业高管(1336票,占28%)、领导干部(1226票,占25.7%)、私人企业主(976票,占20.5%)。排在末三位的为:农民(39票,占0.8%)、一般工人(26票,占0.54%)、农民工(8票,占0.16%)(共有4766人次参与投票)。

由此可见,排在前三位的群体占了74.2%,而排在后三位的群体只占1.5%,以一个农村人口占80%的国度来讲,百分比的落差之大令人深思。以上数据表明,在部分网友看来,普通老百姓从财产性收入中获益相对比是非常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财产性收入只是为有产者锦上添花,而不是给低收入者雪中送炭。

另据调查显示,76.36%的网友认为,财产性收入实际上是在进一步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有网友担心,“财产性收入”的提倡将会使“食利阶层”更加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专家指出,网友的担心和质疑有一定道理,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财产性收入”是一把双刃剑。搞得不好,工农阶层的弱势、有钱有权群体的强势在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系统的课题。但对“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句话更需要全面理解。财产性收入固然是先有财产,后才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基本的事实逻辑。“创造条件”“更多群众”反映了政府的一种积极的姿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个人拥有工资外收入提供了广阔空间。

股市、房市收入是公众对“财产性收入”最直观理解

人民论坛与人民网联合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对“财产性收入”的确切含义网民还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近40%的网民表示“模模糊糊知道一点”或者“不知道”。网民更多地是从生活中投资理财的角度来理解财产性收入,如买股票、买基金、出租房屋等等。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当下时兴的一句流行语。从存款保值,到投资生财,中国人的理财观念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变革。在本刊记者采访中,不少人对于 “财产性收入”并不十分理解,但对于“理财”却津津乐道。

家住四川的刘先生当被记者告知理财所得收入也是“财产性收入”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财产性收入’就在身边啊,有了政府的保障,我在股市的钱估计又能增值了,我刚买的房子估计又得涨了”。股市和房市的投资所得的收入是他们对于“财产性收入”最直观的理解。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居民储蓄已经达到了17万亿元左右,到今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了9000万个。

专家指出,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不等同于支持高房价、高股价,也不是动用国家政策一味去扶高或压低投资市场,而是应该引导投资市场走向一个健康发展的方向,让百姓学会理性投资。

另外,一些采访对象把财产性收入增长仅理解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收益也显得有些狭隘。有专家认为,实现广大群众财产性收入增长,最为重要的是民众要有财产,这就需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中国社会财富创造者能够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的成果。(执笔:人民论坛记者艾芸、王慧)

上一篇:不必担心贫富差距会加大 下一篇:必须理清楚几个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