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四部曲的有效教学途径

时间:2022-07-04 09:31:45

寻找四部曲的有效教学途径

“舍清溪之幽,取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取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取天地之志”。在新课程理念下展开的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取一舍。作为科学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更应把舵好取舍尺度,艺术化地处理,才能让孩子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一、取见好就收,舍打破沙锅问到底

如阮老师上的一堂《月相变化》。在课的导入部分,阮老师轻松地语气跟孩子们展开了交谈,从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节课的内容学生早在半个月前就在开始对月相进行观察。几个孩子对月相的观察还有了自己的理解,课堂进行地十分顺利,但到这个环节月亮位置的变化和月相变化有什么联系?

教师:“是的,每天的月亮位置都在改变,其实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我觉得月亮绕着地球在转。”

教师:“绕着地球转,那么跟它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关系呢?”

1、学生沉默,答不出。(陷入僵局)

教师:“ 我们遇到难题时可以怎么做呢?”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好的,接下来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

教师:“讨论有结果了吗?”

学生:“月亮转到的位置不同,我们看到的月相的不同 。”

学生:“月亮暗的部位可能是被地球的影子给挡住了。

教师:“如果找个模型(教师提供),我是地球,转到不同的位置看到亮面不一样。” “到底是谁在转?”

学生:“是月球。”(教师配合演示:月球转动,但是亮面也在变化:朝着观察者)

教师:“月球上的亮面,是反射的太阳光。太阳在哪里?”

(师生配合:5月22日时,月亮在我的哪个位置?)

(把全班同学当做地球,学生手举教具演示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时出现的不同月相)

教师:“谁来总结一下:月亮的位置和月相变化有什么关系?”

2、学生答不出。

教师利用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时出现的不同月相。 “月相变化是什么引起的?”

学生:“位置。”

教师:“那么月相的位置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3、学生再次沉默。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些月球模型,接下来让我们分小组模拟一下,黑色面代表月球暗面,白色面代表月球亮面。”

学生分组活动:每个小组一个月球模型——黑白球进行分组活动

教师:“有答案了吗?”

学生:“月相有时候高一些,有时候低一些。”

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分别出现了三处沉默,如果老师采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我相信学生会继续沉默,因为三维的空间观念对于孩子来说还比较陌生,但阮老师分别采用了分组讨论、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活动来解决。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这三处如果没有进行挽回,就可能出现越理越糟,越梳越乱的被动局面。然而阮老师并没有采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方式,此处必须要停下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缓冲,让课堂内容进行了升华。

二、取丰满而应变的细节,舍过度而繁琐的预设

苏州一所小学的赵老师执教的《空气的热胀冷缩》。堂课安排的很谨慎,教学设计清晰而明了,其中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时,赵老师先出示了一个装有液体的锥形瓶,学生可以看出瓶中充满了液体,接着提问该怎样来收集空气。在这里赵老师对教学设计是这样进行丰满的。

教师:怎样来收集空气?(用锥形瓶)

当学生想到用锥形瓶收集空气后,紧接着赵老师对收集空气进行了丰满。

教师:收集了空气后,需要把收集来的空气密封吗?为什么?(需要密封的,因为空气会流进流出的。) 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空气体积的变化呢?(用气球套在瓶口上,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怎样让空气受冷受热?(先把锥形瓶放入冷水中,再放入热水中。) 你觉得设计这个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小心放入冷水中的锥形瓶不能立刻放入热水中,否则会爆裂。)

教学过程是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大的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研究。在这课中赵老师并没有在学生提出用锥形瓶收集空气这个细节就止住,也没有直接ppt课件出示操作要求,或者是直接提供实验器材,赵老师层层深入的追问打破了简略而死板的教学预设,一步一步地引导不仅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操作预设的严谨性、科学性,也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实验前要动动脑,认识体验不断加深,丰满而应变的教学细节让师生都焕发着探究的智慧和科学课堂应有的活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只有发挥孩子的动手能力,学生的体会才能更加深刻。假若给孩子一个探究的天地,相信他们会还你一个惊喜。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江苏】

上一篇:小学生“跳短绳”科学训练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教师发表:何以重要与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