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放飞幼儿的想象

时间:2022-07-04 07:39:19

在美术教学中放飞幼儿的想象

有这样一个故事始终让我留有印象:一次美术活动后,一个小朋友正在抽泣,原来教师教的是画太阳下几只小鸡在草丛中吃虫,范画上是大红色的太阳,小朋友画的大多是红颜色,也有个别是金黄色的,唯独这个孩子画了“黑太阳”,因而遭到了同伴的嘲笑和教师的训斥。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选择黑色,他说他画的是晚上的太阳!在实际生活中,成人往往只注意孩子画的线条直不直,圆形圆不圆,颜色对不对,画得象不象等,而不了解幼儿的绘画是幼儿将其平时观察到的五光十色的事物,凭借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进行组织加工重现出来的过程。画“黑太阳”的孩子若不是平时注意到了有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不会有画出“晚上的太阳”的想法,他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解,用画笔来表达他眼中的世界,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否定他?为什么要扼杀掉他的想象呢?

早在多年以前,美术教育人士一直呼吁要保护儿童“天真的心灵”,尊重孩子大胆的表现。而现在,不少教师将成人的画法强加给了孩子,扼杀了孩子稚拙而天真的绘画方法,强制了幼儿写实的做法,违背了其年龄特征,使其失去了自主性,丧失了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剥夺了想象的自由。因此,我们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

一、好的命题让幼儿的想象“活”起来

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恰当的命题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它能拓宽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命题时应考虑孩子的特点,赋予一定的情节含义和动感,力求多给孩子想象空间,让孩子愉快表现童真与美好。

如在按季节制定的命题中,“春天系列”有“春天的颜色”、“大树的衣服”、“春天的梦”、“睡醒了的虫子们”等,“夏天系列”有“蔬菜和水果王国”、“我的夏装”、“大树的头发”、“雷雨”等,“秋天系列”有“变化的颜色”、“地上和地下的动物”、“丰收的喜悦”、“切开的果实”等,“冬天系列”有“堆雪人”、“过冬的树”、“冬天玩什么”、“动物们都睡了吗”等;在环保系列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热闹的街区”、“哭泣的地球”、“我到月球安家”、“无家可归的动物”等。只有制定了好的命题,才能使幼儿的想象真正“活”起来,让美术教学活动“活”起来。

二、好的指导语让幼儿的想象“飞”起来

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持开放的态度,对已有定义的知识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在陈述知识的同时要有一种质疑和探究的态度。我在指导幼儿画鱼时,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鱼,要求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观赏鱼,或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到菜市场观察鱼,到公园观看各种各样的鱼,在电视录像里观看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海鱼,然后在班上交流心得。幼儿有了鱼的知识也学会了画鱼,于是我以“神奇的鱼”为题,创造出与真实的鱼既相似又有别的鱼及完全超越真实鱼的“想象鱼”。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常常会处于一种创造的兴奋之中。但随着手部描画的深入,创造的兴奋会渐渐褪色,幼儿会产生创造的困惑踌躇。教师应该始终是幼儿创造的鼓动者、导引者,这时应注意观察幼儿作品,从中寻找创造的火星,以燃起新的创造火花。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创造者,创造从他们的作品中随处可取,只是幼儿不能常明确地意识到。如前文中那位幼儿画太阳时,将太阳涂成黑色,无论幼儿是出于什么动机,教师都应该夸奖和鼓励他:“你的太阳变成了黑色,肯定是有什么原因,你能告诉大家吗?这里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神奇的故事,你画出来好不好?”这样,幼儿可能就会立刻产生新的创作动机……如此循环,收益不浅。教师适时地提醒鼓励能激起他们新的创造热情,让他们想象真正“飞”起来。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的想象“动”起来

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有效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它不仅影响着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甚至影响幼儿将来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绘画想力,让幼儿的想象真正“动”起来。在这里,我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实物观察法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实物、共享自然,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帮助幼儿最直观、最准确地了解绘画对象的主要特点。如:在“小兔乖乖”的绘画活动中,我特地买了几只不同的兔子供幼儿观察,让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兔子,同时使幼儿对兔子的形象有一定的认识,产生了强烈的绘画欲望。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组织讨论:兔子长得什么样?你看到的兔子长得一样吗……通过这一方式,引导幼儿总结兔子的形象特点,有效地帮助幼儿分析兔子与兔子之间的异同。

(2)故事引导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发散幼儿思维,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想象空间,诱发幼儿大胆创编丰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通过讲故事,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为幼儿创设了大胆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幼儿的绘画情节,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3)动画片导入法

通过欣赏动画片的方式,感知绘画对象的基本特征。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是夸张的、具体的、可动的形象,有助于幼儿发现事物的显著特点,使幼儿感知事物的动态特征。如:在“瘦叔叔、胖阿姨”的绘画活动前,教师请幼儿欣赏“三个和尚”的动画片,在片中,三个和尚夸张的身材,使幼儿在轻松的欣赏活动中自然区分胖与瘦的显著差异。有的小朋友说:“那个胖胖的和尚身体圆圆的,像个大皮球!”有的说:“瘦和尚身体、胳膊、脸都那么长,他的腿像筷子!”幼儿在对形象的比较中获得了胖与瘦的概念。

总之,教师在绘画教学活动中,一定不要约束幼儿自由自在的想象力的发展,而应让他们能够在绘画过程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现新的形象。

上一篇:村委会的行政主体资格浅议 下一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