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4 03:19:40

浅析“先行组织者”在幼儿园小班“数活动”中的运用

一、“先行组织者”的内涵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的教学策略。所谓“组织者”是一种引导性材料,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可以难于学习材料,也可以易于学习材料。它比新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更易懂,而且与新材料有关,形式多样,可以是一段陈述性文字,比较性图表,直观性实物或教具,或者形象化的活动情景等等,通过呈现组织者,学习者可以将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东西和他即将学习的新东西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了一座沟通它们的桥梁,促进学习者能够有意义、有效地进行学习。由于组织者环节,最初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有利于确立有意义学习的指向,所以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而为了保证设计的组织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必须着眼于所要呈现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思维特点,例如:学习者已具有的认知能力:已掌握的有关基本知识;对已有知识一定的概括能力;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等等……然后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组织者,让学习者在自己的发展区内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新东西。

二、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思维特点

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从直观行动性思维向具体形象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知识缺乏理解、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往往通过自己亲身活动来实现,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组织形式上都要非常仔细地考虑到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这说明儿童形成数概念必须通过他们本身的大量感知、从经验中逐步形成。实践也证明,幼儿必须通过对自己所熟悉事物的感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知识。那么,幼儿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场景。因此,材料的提供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实际动作,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更要通过提供材料,让幼儿在学学摆摆、看看想想中去促进他积极思维,获得经验。

三、“先行组织者”的呈现

根据“1个”和“许多”的数概念特点,我们针对小班设计了如下的先行组织者。

(一)第一步:设计组织者:调动情感、萌动爱心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在形成某种观念或者在认知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某种情感的产生。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参与时,肯定会使认知活动的效果大大提高。这种包含着情感经验的印象留存在人的整个神经系统中,就会极大地丰富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是相互依赖的,情感在认知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就应该把认知学习与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

于是,在组织幼儿感知数概念“一个和许多”的活动中,我们首先通过设计一个能让幼儿产生兴趣的情景,来调动他们的情感、萌发他们的爱心。

(二)第二步:设计组织者:积极参与、奉献爱心

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注意集中时间短,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发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样,就将幼儿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引导到新东西的学习上来。

我在组织这个活动的时候,是创设了一个秋天果园丰收的情景,农民伯伯忙不过来,他听说我们的小朋友非常优秀,想请来帮忙,于是幼儿都萌发了爱心,帮忙“摘橘子”。又因为幼儿的注意集中时间短,所以我设计了听觉型组织者,让他们在边唱边听的氛围中,积极的去模仿――“橘子树”上“摘橘子”的举动。

(三)第三步:设计组织者:以旧引新、乐在其中

听觉组织者和数概念组织者的呈现正是一个以旧引新的过程。《橘子歌》是他们前不久刚学会的,而且歌词里蕴涵着“一个”和“许多”:“树上许多大橘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橘子,身体健康多快乐”。无形之中架起一座新旧知识的桥梁,在反复伴随着这样欢快的歌声去一个一个的摘橘子,将原来橘子树上许许多多的橘子变为一个一个的了。在这样的环节后老师要及时追问,“你摘了多少橘子?(许多)”,“你是怎么摘下来的?(一个一个摘的)”,引发幼儿感知这一无形的变化。

(四)第四步:设计组织者:心灵触动、乐此不疲

为实现迁移强化呈现的模型组织者,创设另外一种活动情境,让幼儿想一想摘下来的“许多”、“许多”的橘子应该怎么办?这样的活动情境更生动,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他们想:既然是帮农民伯伯摘橘子,就应该把橘子送到农民伯伯家里,但是橘子那么多,要怎么送呢?幼儿们有的思考,有的争先恐后出主意,用卡车,用汽车,用火车等等。于是,此时呈现模型组织者,让幼儿将摘下的橘子一个一个放进模型车里,运到农民伯伯家里。这个环节完成由“一个”向“许多”的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新学习的数概念。

(五)第五步:设计组织者: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想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练习必须是有指导的。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我又延伸了设计――呈现实物组织者――提出:一大堆的橘子被运回来了该怎么办?有小朋友说:“吃吧,吃不了那么多,应该去卖。”;有的幼儿则说:“橘子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想买一个吃”。于是活动延续到“买橘子”、“卖橘子”,幼儿一个一个卖又一个一个买橘子,一会“许多”的橘子又回到幼儿手中,变成“一个”、“一个”的了。而且在买橘子的过程中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鼓励了他们的社会往。

(六)第六步:设计组织者一一真情所至、放飞爱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注重培养同感理解。亦即相信凡生而为人者,皆有一个趋向,一种潜在的能力:向积极的、善的、强大的、建设性的方面发展。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表达各种各样简单而生动的情感,他们开始能够分辨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并按照他们的目的随心所欲地调整自己的情感。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主班老师经常在区角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关心他人、动物、玩具等的情感教育,而且培养他们的同感理解思想,于是在此次活动中我就呈现了一个娃娃没有吃喝的组织者,需要人们来关爱,借此环节对孩子进行关心别人、友爱同伴的教育。而幼儿居然乐意将刚买到的橘子送给没有吃喝的娃娃,这样一个环节既实现了爱心的放飞,又进一步强化了物体从“一个”到“许多”的转换。

(七)第七步:设计组织者:主动认知、升华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用责任心和爱心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与孩子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那么孩子的情感教育将会升华。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幼儿友爱相处,学会关心同情他人,活动中做到互相谦让,从每件小事交往中教育幼儿,增进了解,加强友谊,加深情感;小班幼儿年龄小,控制能力差,注意集中时间短,所以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情境教育又是游戏展开的最自然的形式。只有重视情境的多种变化,将学习融入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培养他们积极探索、主动认知的能力。而在最后呈现的组织者环节中,幼儿的爱心和认知同时得到了升华。

这七步先行组织者的提供,帮助幼儿轻松的感知了“1个”和“许多”等数概念,幼儿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是教师在教给幼儿数学知识和概念,而是在一种生活情境中,幼儿积极主动地、乐在其中地感知着、探索着,初步建立了相应的数概念,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上一篇:从故事中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下一篇:大班幼儿开放式午餐管理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