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多样 巧妙解词

时间:2022-07-04 03:06:36

众所周知,学生只有学好词语,才能更好地学习句、段、篇、章。对词语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积累书面语言。因而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而这个年龄的学生见识较少,知识面相对狭窄,理解力不强,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因此,必须使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除了常规的讲授法、组词法、换词法等手段,我们更应该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下面,结合一些课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摆摆弄弄,形象解词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较抽象的词语很难一下子领悟,我们不妨借助一些实物、插图等教具,通过学生的读读悟悟、摆摆弄弄来理解。如在教学《蜗牛的奖杯》第2小节的“遥遥领先”时,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完自己的所得以后,说:“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们好像来到了比赛现场,看,选手们来比赛了!(贴各种参赛昆虫图)经过奋力拼搏,比赛的最终结果是怎样的呢?谁来摆一摆这些小昆虫的位置,向我们展示一下最终的结果?展示前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这个句子,找找那个最能表现比赛结果和体现运动员水平的词,和同桌商量一下怎样摆更好。”等学生商量好之后,指名一对同桌上黑板摆。然后问学生:“你为什么这样摆?”最后再接过学生的话:“哦,这下我知道了,蜗牛比别的选手领先很多,没有人能赶上它,这就是‘遥遥领先’。”这个“遥遥领先”一词,要让二年级的学生直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显然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我别出心裁地借用摆放比赛结果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想象,从而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真可谓“一摆胜百言”。再如,在《梅兰芳学艺》中,梅兰芳的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那该如何理解这个词呢?只见老师出示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问学生:“你觉得他的眼睛怎么样?”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他的眼睛像是没睡醒的样子,有的说他的眼睛浮肿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小结:是啊,小时候的梅兰芳眼皮耷拉,还有点近视呢!再加上他的眼珠子转得不灵活,所以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二、演演做做,生动解词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例如,在《梅兰芳学艺》一文中,理解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时,师问:“眼睛怎么会说话呢?你能通过表演来告诉大家吗?”接着请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表演“开心”“生气”。然后小结:“啊!你用眼睛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给表现出来了。真不错!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就更了不起了。他是用眼睛把他扮演的剧中人物心里想说的话给表现出来了!”然后播放梅兰芳《宇宙峰》片段,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注意观察他的双眼。

学生对一个词语的理解除了含糊性外,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和表情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动作、表情让学生领会词语的意思。动作、表情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例如,在《狐假虎威》一文中,有个词语叫“神气活现”。我就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学生表演得可生动了。类似这样的词语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体验想象,深刻解词

在词语教学中,见得最多的是教师联系课文内容解词,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足,认识水平的欠缺,对词语的理解往往是浅尝辄止,停留在肤浅和表面的层次上。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走近词语,感受其中蕴涵的深意。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中的一句:“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时,我先要求学生说出梅兰芳这是在干什么,再要求他们说出从哪些词语看出他是在练眼神的。接着我紧扣“紧盯”“注视”展开教学,要求学生边读这个句子边想象:梅兰芳是怎样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着水底游动的鱼儿在练眼神的呢?接着播放影像,组织学生体验:老师这儿也有一群飞翔的鸟儿,你能像梅兰芳那样去看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谈感受:刚才大家看得可专心了,眼睛一眨也不眨。假如要你一直这样紧盯着,注视着看上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你想想会有什么感觉?等学生交流完再小结:看来,这样练眼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梅兰芳却“常常”这样练习。从“常常”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再次小结:对,梅兰芳就是这样时时练,天天练,哪怕腰腿站酸了,脖子伸僵了,眼睛都看疼了,他还是这样坚持着,永不放弃,他真是在“勤学苦练”哪!接着再组织学生想象:想一想,梅兰芳除了这样练眼神之外,还会怎样来练眼神呢?这样的教学层层铺开,带着学生走向词语的深处。

我们在词语教学中也应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理解到应用,到拓展,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积累由肤浅到深入,由单一到丰富,语言运用由模糊到准确,由简单到具体生动。学生在顺利调遣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这些词语也在学生的心中有了生命,“活”了起来。例如,在《东方明珠》一课中对“五光十色”的教学,我先出示插图,问:“你从哪儿可以看出五光十色?”学生从灯光那丰富的颜色说来。我继续:“五光十色”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学生说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词。我要求他们把“五颜六色”放到句子里读读,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读后感觉“五颜六色”只是说颜色很多,“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很多,还很鲜亮,闪闪发光。我再小结:是呀!电视塔上的灯不仅颜色多,还反射出光芒,亮晶晶的。同学们想一想,哪些事物可以用上“五光十色”这个词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了一些场景。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要求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用“五光十色”说一段完整通顺的话。结果学生观察体验后发言:“晚上,中心城区的霓虹灯都开了,五光十色,变化多端,真是美丽极了!我看着,都舍不得离开了。”我觉得只有当学生把学习的知识内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后,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

总之,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词而异,因生而异。我们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地探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促使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让他们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为日后的阅读和进入写作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上一篇:灵动思路,凸显小学艺术体操特色 下一篇:《伯牙绝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