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时间:2022-07-04 01:46:42

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摘 要]美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美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审美眼光 艺术认知 能力提高

不同人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能否发现美,如果能发现,那么这种发现又能达到何种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审美眼光和对艺术认知能力的高低。对艺术品的审美眼光高,从艺术作品中所接收到的艺术认知能力的信息就多,所做出的结论也就较准确;反之,审美眼光不高、艺术认知能力欠缺的人,从艺术作品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就少,所做出的结论也就很可能不准确。

一、掌握美术常识是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的基础

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艺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在掌握美术常识基础上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高层次的美术欣赏都是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而得以实现。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经验,在面对一件作品时,只会用现有经验来判断:“像不像”“画的是什么”“好看不好看”等审美态度来对待,这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所以我们会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发现,许多不专业的人解说:“这些画的是什么?那是画的是什么”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解释,以“好看不好看”“像不像”来评述美术作品的解说,对慕名而来的观众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有和谐美,悲壮美,崇高美,有形式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有效的评价这些来源不可或缺的美术常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对作品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的眼光。

二、不断获取多种审美体验是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

1、避开“标准答案”式的教学

传统的审美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有些教师在作品分析中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使学生抛弃自己的观点,而步入教师铺设的标准轨道,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这样的行为,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也影响了学生获取多种审美体验的机会。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

2、开展演讲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

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中,总结、评价不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更主要的是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通过评价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下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对提交的小组课下讨论结果征选,对不同观点的、有较新见解的讨论结果,在课堂上让小组代表以演讲的方式陈述,提高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不但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性,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而且为某论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利用每位同学掌握的不同知识和观点,可以丰富更多同学的知识面,体验多种审美评价,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在此之后,需要教师的点评,启示同学们在鉴赏作品时应有针对性,并且让他们在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思考问题,从不同层次来欣赏作品,同时提出宝贵的观点和问题。在鉴赏作品时思维开阔,观点自由。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参与评价,学会用“专业”语言对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同时演讲式教学的构建,将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成为现实,提高的将是包括思维、鉴赏、评价与创造在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审美体验是审美评价在美术欣赏课的目标。只有这样积极的教与学,才能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才能真正做到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

3、将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美术欣赏课程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的学科,它与音乐、戏剧、文学、历史、地理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知识的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还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如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文人画,既是绘画的珍品又是这些文人的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建筑、绘画等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又和音乐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古希腊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定律又和数学联系了起来。通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促进了审美眼光。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视觉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审美功能,但仅仅从视觉感知经验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辅以其他感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感知美的兴趣,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增强学生视觉审美感受能力,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与科学、美与社会、美与生活的和谐关系,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使美术课堂成为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阵地,并实现自我创新和跨越。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2月

2、《艺术概论》 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1月

3、《审美价值的本质》 列.斯托洛维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7月第1版

上一篇:高等学校开设书法艺术选修课的重要性 下一篇: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